吕荧美学思想研究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吕荧美学思想研究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吕荧先生是我国当代文坛的一位卓有分量的学者,在翻译、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美学等诸多领域皆成就不斐,建树颇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吕荧的研究重心逐渐朝美学方向移步,开始专事探究美的本质、美的范畴、美感等问题。在有限的篇幅中,吕荧独树一帜地提出了他那被冠以“主观论”的美学观,即:“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显现,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观念。”可以说,吕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自成一家,与其他三派交相辉映,分庭抗礼。然而,吕荧美学思想所受的关注却远不及其他三派美学主张之受捧程度。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吕荧,或忽视,或诬指,始终无法以相对客观公允的态度予以评判。譬如,在美学大讨论中,蔡仪、朱光潜粗暴地将其美学思想连同其本人一道归并为“唯心主义”阵营,直截地塑造为一个反面典型,拒绝考察其中的合理之处。故而,本文试图于当时的背景中重释吕荧美学思想。论文正文部分共三章、八节,约六万字。论文的第一章以静态的方式探析吕荧美学思想。依循吕荧本人的研究思路,从社会性与主体性两条路径出发透视其美学观的核心所在,即美的本质观,同时兼顾串联其美的范畴论中的部分内容。吕荧将美抑或美的本质定性为“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的观念,亦即一种社会意识。”籍于此,本文认为,在吕荧全部美学思想之中,社会性与主体性无疑是两大最为显明的特征。其一,吕荧论美,颇为重视美之存在的社会背景。他将美的本质归并为一种孕育并成熟于社会生活之中的社会意识,认为美的观念是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美的形态也应随社会生活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偏转。此外,美或美的观念也必将反作用于社会生活,以独特的方式于其中发挥着实际效用,如美育的功用。其二,吕荧也极为标举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因素,亦即人的作用。他力主,美终究结缔是人的意识,而非物之属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是第二性的存在。为此,他采用了辩驳、例证、论证三种方式加以阐释。再者,吕荧格外强调了美的尺度与判别标准问题,即某物美或不美关乎主体,由主体依据该物符合自身切实需要的程度做出评断。美的事物必然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而美或美的观念则是人们对于幸福现世生活的追逐在审美活动中的显现。论文的第二章将吕荧的美学思想回置于那场轰轰烈烈的美学大讨论中,以对比的形式呈现吕荧同蔡仪、朱光潜围绕美的本质观所展开的论战,于动态中凸显吕荧美学观有别于其他派别美学观之处;同时以静态的模式审视同为主观派的两大分支:吕荧与高尔太在美学问题上的一致与出入。当然,在对比之余廓清吕荧与其他三人美本质观的异同。吕荧在与蔡仪的辩驳中,极度诟病后者所标举的“美在典型”、“美是物的属性”等客观论美学的看法,反对以机械僵硬的程式化思维观照美学问题。一来,凡人皆无法厘定典型究竟为何;另则,将美等同于客观属性便无异于将美学推向了自然科学一隅,而自然科学惯用的定量研究法却全然无助于解答“美是什么”的问题。而蔡仪则从哲学上心与物的天然矛盾入手予以反击,指责吕荧的美学观流于唯心主义之弊。对于朱光潜先后提出的“美在艺术属性”说以及“美在主客观相统一”说。吕荧同样不以为意。他分别从现实与哲学的维度寻找漏洞,一一予以击破。朱光潜则撰文从三个方面反击吕荧,认为他的思想嬗变且杂乱,既混淆了美的观念与社会意识,还粗暴地将美等同于美的观念,严重违反了唯物主义者的基本信条。要之,吕荧与蔡仪均立足于现实生活,却在美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问题上各执一词;吕荧与朱光潜皆看重主观因素,而前者对于社会性因素的关注更胜一筹。作为主观派的另一主将,高尔太矢志不移地主张美在主观,美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主体性评价,其产生关乎于主体,离开主体则无所谓美或不美。然而,吕荧与高尔太在鼓吹主观性的同时,却也在理论起点等诸多方面拉开了距离。总之,四人的美学主张同异相间,彼此交叉,呈现出一幅环环相扣的理论模式图。论文的第三章将论述重心聚焦于吕荧美学思想之得失。梳理其中的合理之处加以借鉴,兼及审视其中的局限所在。同时立足于时代背景,反思其美学悲剧产生的缘由。吕荧的美学思想有以下值得称道之处:其一,全面而综合的研究视角,辩证灵活的研究方法,同时顾及审美活动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其二,清晰严谨的治学思路,对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三重维度有着明确的考量。同时从三者入手观照美学问题,避免有所偏废。其三,对于主体性抑或人性的高扬,既暗合了美学研究的传统路径,又体现了其对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尊重与认可。吕荧的失误主要体现在他在美的本质观问题上的摇摆不定。他忽视了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差别,在对于主体的认知上偏重于整体的而非个体的人。这些论述中的弊病都使得他的主观论美学观顾此失彼,流露出些许客观论的色彩,并构成了其美学悲剧的内因。谈及外因,则主要应归结为美学研究中的过度哲学化倾向,加之政治因素,亦即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学术界的无限挤压与重塑。可以说,反思吕荧的学术遭遇之于时下的学术研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吕荧 美的本质观 美学大讨论 合理成分 悲剧缘由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3-0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引论12-18
- 第一章 吕荧美学思想之特质分析18-35
- 第一节 吕荧美学思想的社会性特征19-26
- 第二节 吕荧美学思想的主体性倾向26-35
- 第二章 以美学大讨论为坐标审视吕荧美学思想35-54
- 第一节 吕荧与蔡仪--主客观美学的对立36-41
- 第二节 吕荧与朱光潜--从主观出发的异途41-45
- 第三节 吕荧与蔡仪、朱光潜美本质观之异同45-48
- 第四节 吕荧与高尔太--主观派中的两大分支48-54
- 第三章 吕荧美学思想之借鉴与反思54-71
- 第一节 吕荧美学思想中的合理成分54-61
- 第二节 吕荧美学思想之局限性及其美学悲剧的成因61-71
- 结语71-73
- 参考文献73-75
- 致谢75-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7-7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方;读懂吕荧[J];美与时代;2003年01期
2 张景超;;吕荧的“拍案而起”[J];艺术广角;2010年03期
3 谭好哲;;吕荧先生的人格精神与学术思想[J];文史哲;2013年01期
4 王宗峰;;吕荧美学思想的话语阐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刘珙;;荧荧之火 拳拳之心——吕荧美学思想述评[J];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6 叶德浴;吕荧的特殊优遇[J];新文学史料;2003年03期
7 王宗峰;;话语·政治·权力——吕荧美学思想解析[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8 吴腾凰;杨连成;;生活土壤上的批判与追求——试论吕荧的美学思想[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9 从维熙;;最后的吕荧——文海钩沉[J];鸭绿江(上半月版);2006年11期
10 张华;;缅怀吕荧师[J];美文(上半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惠芬;;永难忘怀的爱[A];丁玲纪念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存远;吕荧美学思想研究与反思[D];山东大学;2016年
2 王艳;吕荧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徐秋雅;吕荧文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薛明星;中国当代美学视野下吕荧美学观点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5 张晓玉;吕荧文艺思想初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吕荧美学思想研究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