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18 04:20
【摘要】:审美人类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学理基础,继承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发展的理论成果,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实现美学与人类学的深层整合,力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阐发与解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杰;审美幻象问题与心理学解释[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王杰,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J];民族艺术;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冯宪光,傅其林;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向丽;;走向跨学科的美学研究——近年来审美人类学研究综述[J];民族艺术;2006年03期

3 王杰,覃德清,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J];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龚黔兰;信仰与美——回族文化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冬梅;大凉山彝族毕摩绘画考察[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杨丽芳;怀尔弗里德·范·丹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芳;文艺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本土实践[D];兰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志民;审美心理学的崛起势在必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刘成纪;拯救与梦想——关于《水浒传》的审美人类学沉思[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3 何林君;环境学与人类学的审美结合简评汤龙发教授的《审美人类学》[J];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04期

4 陈敏;美育理论的新拓展——简评《审美人类学》[J];理论与创作;1996年05期

5 覃德清;审美人类学:价值取向与方法抉择[J];民族艺术;1999年03期

6 ;卷首语[J];民族艺术;2000年03期

7 王杰,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J];民族艺术;2000年03期

8 韦苏陈;“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2000年06期

9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杰教授简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陈波;审美人类学:美学研究的新道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龚黔兰;信仰与美——回族文化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叶茜;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戚剑玲;小传统场域中东西文明的汇聚[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丽芳;怀尔弗里德·范·丹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向丽;审美制度——审美人类学的存在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凌学东;边缘活力与自恋力量[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尹庆红;黑衣壮山歌文化的内涵与现代审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萍;黑衣壮族群祭祖仪式的审美人类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小光;俄狄浦斯的美学与人类学救赎[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荔斌;现代视野中黑衣壮文化的审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18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718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