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
发布时间:2017-04-01 11:00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美学范畴是美学整体网络上的纽结,它的萌生、确立、发展反映了人们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的深化,对于美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与美学史上其他一些次要范畴相比,表现出了与中国文化异常深固的根性色彩,因此它的发展演变不仅形象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发展演变,而且更真实地映象出了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哲学观念、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对文学艺术发生作用的生动倒影,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民族艺术精神的审美意识之一。 本文在研究大量原始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厚”范畴的字源、义源、演变进程、美学内涵作了较为全面的爬梳董理。本论文共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溯源篇主要是对美学“厚”范畴之所以产生的文化环境及美学渊源做背景式的描述和阐释。一方面放眼“厚”范畴产生的外部大环境,从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民族社会心理、血缘宗法制度等方面探寻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厚”观念的血肉关系;另一方面,从美学内部空间生发,寻绎阴阳美学、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为美学“厚”范畴提供的不同营养和各种影响。 历史篇在探究“厚”范畴观念萌起的基础上,分别回顾了诗歌美学、词话美学、书画美学等领域“厚”范畴的主要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些历程中所衍生的各种重要观点。在论述中既对不同艺术形式中的相关理论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同时也注意了同一艺术形式中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希望在纵横交织的网络图谱中,大致勾画出美学“厚”范畴演变的历史真面。 理论篇侧重于对“厚”范畴本质性、规律性特征的探寻和理论体系的摸索。我们对美学“厚”范畴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文艺活动的种种方面做了横向的抽象,,发现其理论内涵贯穿了从作家,到创作,到作品,再到接受的全程,因此我们在充分尊重这一理论事实的基础上,分别深入讨论了它对创作主体的人格规范、创作中的实现方法、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和鉴赏中的审美特征,初步搭起了“厚”范畴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框架和自融自恰的理论体系。 作为一个反映作品风格形态的美学范畴,“厚”呈现出一种阴阳参融、刚柔并济的美学品格,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艺术重柔美、尚含蓄的整体倾向,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审美传统。
【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 范畴 厚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13
- 溯源篇13-49
- ——审美范畴“厚”的文化阐释13-49
- 第一章 农耕文化与“厚”观念的产生14-24
- 第二章 传统美学与“厚”范畴的发展24-49
- 第一节 阴阳美学的积淀24-28
- 第二节 儒家美学的沾溉28-34
- 第三节 老庄美学的丰富34-40
- 第四节 禅宗美学的浸润40-43
- 小结43-49
- 历史篇49-117
- ——审美范畴“厚”的发展演变49-117
- 第三章 观念的萌起50-59
- 第四章 诗歌美学中的“厚”论59-83
- 第一节 温柔敦厚59-67
- 第二节 气象浑厚67-71
- 第三节 厚出于灵71-75
- 第四节 无厚之厚75-79
- 第五节 厚必由于性情79-83
- 第五章 词话美学中的“厚”论83-104
- 第一节 浑厚和雅84-86
- 第二节 寄厚于轻86-90
- 第三节 折衷柔厚90-94
- 第四节 温厚以为体94-99
- 第五节 以厚为要旨99-104
- 第六章 书画美学中的“厚”论104-117
- 第一节 书论“厚”之逻辑演进104-111
- 第二节 画论“厚”之主要观点111-117
- 理论篇117-161
- ——审美范畴“厚”的结构解析117-161
- 第七章 “厚”对创作主体的人格规范118-130
- 第一节 积养致厚与人格提升118-122
- 第二节 温柔敦厚与人格陶范122-130
- 第八章 “厚”在创作中的实现方法130-139
- 第一节 思沉力厚131-134
- 第二节 以无厚入有间134-139
- 第九章 “厚”在作品中的表现形态139-150
- 第一节 意之厚139-143
- 第二节 气之厚143-150
- 第十章 “厚”在鉴赏中的审美升华150-161
- 第一节 从厚味到味厚150-155
- 第二节 味厚之美学表征155-161
- 结语161-164
- 参书要目164-173
- 后记173-17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武光霞;梅溪词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柳枝;明式家具设计中的美学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魏晓飞;何绍基书论中的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8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