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内蒙古中部与东部地区民窑陶瓷工艺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10:53
  陶瓷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品,中国陶瓷在世界陶瓷历史上长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交汇区,兼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半农半牧文化的特征,因而产生了大量别具一格的民窑陶瓷作品。历史上,国内外学者对官窑陶瓷工艺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但是对民窑陶瓷工艺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日本“民艺运动”之后,“民艺”的概念传入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民窑进行关注,并对民窑陶瓷工艺展开研究,民窑陶瓷也一起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人们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分析归纳法等方法,对内蒙古中部与东部地区民窑的历史、窑址和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再对内蒙古中部与东部地区民窑的工艺技术、器型特点、艺术风格以及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两个地区各自的陶瓷艺术特征及其文化传承,对保护和发展内蒙古地区的民窑陶瓷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期对陶瓷艺术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为本地民窑陶瓷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跨度较大,地域文化差异明显。造就了中部与东部地区陶瓷工艺许多显著的差异。中部地区属于多民族混居区,民窑窑场众多,本文选取较有代表性...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蒙古中部与东部地区民窑陶瓷工艺的比较研究


白釉黑花筒形盖罐(图片来自于论文《内蒙古地区出土白地黑花瓷器的

清水河


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民窑11钧瓷、白地黑花瓷等多种残片,且烧造质量与青花缠枝牡丹纹瓷罐的烧造水平差距较大,根据对周围经常性的被雨水冲出或耕种挖出的窑具研究判断,燕家梁遗址一定还有未发现的窑址群。根据出土文物的质量和数量,燕家梁遗址远超过周边其他遗址,因此燕家梁是内蒙古中部地区一个重要的民间瓷窑遗址⑧。燕家梁除青花外,也发现了大量的元钧瓷瓷片及钧瓷制品,虽瓷器质量不如中原地区钧窑器物,但也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在其中,胎体较为粗糙,但器型周正,釉色大致分为天蓝、天青、月白等。可以窥见,燕家梁也是内蒙古中部地区钧瓷的重要产地之一。除上面所述的青花以及钧瓷之外,燕家梁古城窑址出土更多的还是周边地区所共有的黑釉瓷和白地黑花瓷。如果说,青花和钧瓷代表了燕家梁古城陶瓷窑址在中部地区的地位的话,黑釉瓷和白地黑花瓷则代表了中部地区民间瓷窑的整体面貌。综上所述,即使是在陶瓷窑址并未大量发现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大胆推测,燕家梁古城窑址是内蒙古中部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窑址之一。3.清水河黑矾沟明清古窑址群及周边民窑陶瓷产区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部,紧邻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岸相望,与山西省朔州市相连接。烧瓷历史至今至少八百多年,清水河下城湾古城就曾发现金代陶瓷窑址,一直延绵至20世纪90年代。清水河窑沟乡境内还有多家窑场进行生产,是内蒙古地区民窑瓷业生产的活化石。清水河民窑窑场对于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民窑陶瓷工艺的历史,成型技法、装饰手法、烧成制度、窑炉结构等方面,都有巨大的研究价值。⑧史树青:《古瓷收藏300问》,吉林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84页图2-2燕家梁出土的钧瓷片图2-3清水河黑矾沟窑址(石伟拍摄提供)

内蒙古中部与东部地区民窑陶瓷工艺的比较研究


燕家梁出土的钧瓷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述内蒙古、辽宁辽金元时期的烧瓷窑炉[J]. 陈永婷,彭善国.  北方文物. 2013(02)
[2]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调查[J]. 么红杰,段海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3]赤峰砂器的工艺特征[J]. 王乐耕.  中国陶瓷. 2011(11)
[4]内蒙古巴林左旗白音高洛、南山窑址的调查[J]. 彭善国.  草原文物. 2011(02)
[5]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出土的元青花瓷器[J]. 陈永志,宋国栋.  草原文物. 2011(01)
[6]谈内蒙古地区古磁州窑系陶瓷文化的现状及发展[J]. 刘华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1)
[7]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及相关问题[J]. 彭善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6(02)
[8]简论钧窑系形成的过程[J]. 权奎山.  中原文物. 1999(03)

硕士论文
[1]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黑釉瓷器研究[D]. 钱进.内蒙古大学 2015
[2]内蒙古地区出土白地黑花瓷器的初步研究[D]. 于跃.内蒙古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31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931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2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