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赋能—场景化叙事下的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05:04
本文从“场景”的角度出发,结合叙事学与视觉设计等相关领域研究,以品牌企业,博物馆等为例的内在场景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致和深入分析。首先,视觉空间语言的存在,基本原理的掌握对当下以及未来视觉传达设计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多维的发展为基础手段,视觉设计逐渐立体化,空间化、适应信息时代设计发展的表使得品牌宣传实现场景化,并讨论在叙事学下场景化叙事的表现方式及内容的丰富,展示空间内的展品、设施、氛围等元素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个独特场景,给予参观者以深刻体验,赋予空间以独特意义和情感共鸣。其次,将场景分为实物场景、行为场景和虚拟场景三种类型,通过“场”的展示主题和展示风格,“景”的意义生成、氛围营造和活动体验以及“人”的展示视角、路线安排以及媒介接触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叙事空间中的场景化视觉构建;其次,通过场景化传播中的传播动机、传播角色以及传播效果等角度分析场景化传播路径,进而从人内、人际以及社群传播三个层面来看场景化传播的作用维度,总结出这一传播形式在企业营销、文化凝视以及城市场景建设三个方面的价值;最后,分析场景化价值即从场景角度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未来展望,以期对传统品牌的新营销...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场景化叙事基本概念阐释
2.1 场景
2.1.1 场景概念及特征
2.1.2 场景区分
2.2 叙事性
2.2.1 叙事与叙事性
2.2.2 叙事的文本——述本与底本
2.2.3 叙事性设计
2.3 相关理论
2.3.1 叙事性设计与符号学
2.3.2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空间行为心理学
第三章 场景化叙事下的品牌视觉构建
3.1 品牌化的展示空间——场
3.1.1 视觉元素作用
3.1.2 展示风格
3.2 以情境为中心的叙事空间——景
3.2.1 符号隐喻与象征的空间叙事
3.2.2 以时间为结构的空间叙事
3.2.3 主题与场景氛围营造整体感知
第四章 场景化赋能于品牌空间
4.1 情境中的“物-我”连接
4.1.1 场景传播
4.1.2 现实场景和想象场景
4.1.3 品牌文化群体形成
4.2 场景价值
4.2.1 场景即体验
4.2.2 智能化的“场景+”
4.2.3 品牌赋能:场景化营销
4.3 场景化叙事运用的思考与建议
4.3.1 场景多元化
4.3.2 场景化视觉设计的外延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强数字博物馆沉浸性的设计创意手法[J]. 张苏卉. 创意与设计. 2019(01)
[2]博物馆4.0时代的物质叙事与空间融合[J]. 林少雄. 美育学刊. 2018(04)
[3]从格式塔心理学心物场理论看服装设计中的创意[J]. 侯蕴珊. 戏剧之家. 2016(10)
[4]场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力量——场景传播的符号学解读[J]. 蒋晓丽,梁旭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3)
[5]空间·实践·表征: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人类学阐释[J]. 赵巧艳. 红河学院学报. 2014(03)
[6]当代展示设计的空间叙事建构[J]. 李女仙. 美术学报. 2014(02)
[7]基于卷入度理论的营销传播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 冷雄辉. 中国商贸. 2010(04)
[8]叙事学的跨学科线路[J]. 张新军. 江西社会科学. 2008(10)
[9]论空间的叙事性设计[J]. 杨岩. 艺术百家. 2007(S2)
[10]“心物感应论”与“摹仿说”之比较[J]. 任秀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本文编号:2935034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场景化叙事基本概念阐释
2.1 场景
2.1.1 场景概念及特征
2.1.2 场景区分
2.2 叙事性
2.2.1 叙事与叙事性
2.2.2 叙事的文本——述本与底本
2.2.3 叙事性设计
2.3 相关理论
2.3.1 叙事性设计与符号学
2.3.2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空间行为心理学
第三章 场景化叙事下的品牌视觉构建
3.1 品牌化的展示空间——场
3.1.1 视觉元素作用
3.1.2 展示风格
3.2 以情境为中心的叙事空间——景
3.2.1 符号隐喻与象征的空间叙事
3.2.2 以时间为结构的空间叙事
3.2.3 主题与场景氛围营造整体感知
第四章 场景化赋能于品牌空间
4.1 情境中的“物-我”连接
4.1.1 场景传播
4.1.2 现实场景和想象场景
4.1.3 品牌文化群体形成
4.2 场景价值
4.2.1 场景即体验
4.2.2 智能化的“场景+”
4.2.3 品牌赋能:场景化营销
4.3 场景化叙事运用的思考与建议
4.3.1 场景多元化
4.3.2 场景化视觉设计的外延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强数字博物馆沉浸性的设计创意手法[J]. 张苏卉. 创意与设计. 2019(01)
[2]博物馆4.0时代的物质叙事与空间融合[J]. 林少雄. 美育学刊. 2018(04)
[3]从格式塔心理学心物场理论看服装设计中的创意[J]. 侯蕴珊. 戏剧之家. 2016(10)
[4]场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力量——场景传播的符号学解读[J]. 蒋晓丽,梁旭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3)
[5]空间·实践·表征: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人类学阐释[J]. 赵巧艳. 红河学院学报. 2014(03)
[6]当代展示设计的空间叙事建构[J]. 李女仙. 美术学报. 2014(02)
[7]基于卷入度理论的营销传播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 冷雄辉. 中国商贸. 2010(04)
[8]叙事学的跨学科线路[J]. 张新军. 江西社会科学. 2008(10)
[9]论空间的叙事性设计[J]. 杨岩. 艺术百家. 2007(S2)
[10]“心物感应论”与“摹仿说”之比较[J]. 任秀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本文编号:2935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93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