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鱼与中国早期审美意识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1-01-01 19:19
  先秦时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和奠基期,鱼等水生动物在先民进入农耕社会之前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鱼习性的观察和饮食味道的体验激发了相关审美意识的萌生。在《诗经》中,鱼从形、色、味等生理感官的欲望之物升华为伦理、礼乐文明的象征,从生命繁衍和男女情爱的隐喻推衍到"以礼节情",在钟鸣鼎食的宴飨诗礼中包含着国家安定、人民富足的政治理想,是儒家重生乐生美学思想的原发点;《庄子》以物喻人,"游鱼之乐"成为道家追求逍遥自由精神的象征。儒家和道家将原发于"鱼"中的审美意识进行礼制化和哲学化的改造,"鱼"从自然生理官能性的欲望之物转化为人的乐生与逍遥精神的象征,塑造了中国人早期的审美意识。 

【文章来源】:美育学刊. 2019年02期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形到意:先秦时期鱼的图像、文字的视觉演变
二、“鱼”审美意象的诗化与升华:《诗经》与《庄子》
    (一) 生之礼赞:《诗经》中的“鱼”
    (二) 逍遥:《庄子》游鱼之乐
三、鱼或羊?中国人审美意识起源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的字源学研究批判——兼论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选择[J]. 刘旭光.  学术月刊. 2013(09)



本文编号:2951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951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