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题材在陶瓷创作中的实践运用 ——以《生长实验室》系列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05 11:04
陶瓷艺术中植物题材的表现丰富多彩,许多优秀的作品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陶瓷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对植物题材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分析陶瓷艺术及其他艺术作品中植物题材的表现方式,探索其艺术审美及艺术价值,感受植物题材给造型艺术带来的独特美感,以追溯陶瓷艺术中植物题材在中华文化中的精神与寓意。《生长实验室》系列作品的创作基于对植物题材的日常关注及传统陶瓷的装饰审美理念为双向创作起源,从传统陶瓷器物中汲取精华,结合当代设计语言和材料来重释这一传统造物的正能量,表达艺术之于今日生活、艺术之于传统文化的情怀。本文以毕业设计为例,概略叙述了毕业设计《生长实验室》系列作品从草稿、制作过程、烧成及后期展示的整个过程,其中的实验构筑了作品的成长痕迹,是研究生阶段对植物题材陶瓷语言尝试的必要过程。在创作中反复实验感受材料和制作与烧成等工艺的生成,从陶瓷材料上进行实验性探索,在表达形式上多样化尝试,生成自己的陶艺语言,是本次实践创作的核心。
【文章来源】: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石器时期花瓣纹彩陶罐图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于植物的崇拜逐渐转变,从而使植物纹样和造型的使用变成了带有艺术性的行为。商周时,原始瓷器的器物表面的釉下装饰有叶脉纹,至战国时期,瓷器等出现了花纹、柿蒂纹装饰。当时齐国的半瓦当的装饰以树木纹为主,秦国的圆瓦当则饰以莲纹、葵纹。汉代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佛教艺术随之而来,三国、西晋时在瓷器装饰上已经出现了忍冬纹,瓷器表面开始也刻划杉叶纹。南朝的青瓷普遍以莲花装饰为主,在碗、盏的外壁和盘面常常划饰重线仰莲。当时的装饰除了一部分贴花外,均用不同形式的堆塑、模印和线刻仰覆莲所组成,如莲花尊(图2-3)。唐朝开始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缠枝、折枝植物纹样被大量绘制在陶瓷器物表面,不仅题材丰富,而且技法精妙,是陶瓷技术与绘画工艺的结合。唐朝晚期,陶瓷造型上模拟瓜型、花型的设计,瓶子多作瓜棱、橄榄形,碗盘则是葵瓣形、荷叶形(图2-4)与海棠式,以及葫芦式的带盖执壶。五代的长沙窑印花装饰以花卉纹样为主,并出现了釉下彩绘制的花卉纹,是陶瓷与绘画技术的结合,开启了以绘画技法美化瓷器的先河。宋瓷的美学风格典雅沉静,纹饰花卉是主要内容,卷枝、卷叶、莲瓣多用于器物间边饰,北宋晚期缠枝、折枝的花卉大量使用在瓷器表面。元朝的盛行青花瓷,其中以花草植物作为装饰题材的比重很大(图2-5),其图案组织多种多样。明代中期,紫砂将陶瓷设计带入另一个高峰,各种植物形态被广泛运用于紫砂器皿的装饰中,如老梅、荸荠、橘子等。图2-1新石器时期花瓣纹彩陶罐现藏山东博物馆图2-2新石器时期彩陶菱形双系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清朝景德镇诞生了仿生瓷,仿生是主要依据于植物对象表面的外观形式保持原样,用陶瓷工艺还原整个被仿生对象的基本形态,并灵活的组合创造新的造型样式,从外部特征特征方面表现归属性,实质是一种获得与植物视觉效果的相似,复制植物形态的外部特征形象。清朝景德镇的工匠制造出莲子、胡桃、莲藕、红枣、荔枝(图2-6)等陶瓷制植物,其形态逼真,极似实物。这些植物题材的运用生动的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追求的世俗化、生活化、自然化的时代审美。及至现代,人更渴望依靠自然,陶瓷设计中装饰题材以花草植物最多。艺术家们将植物题材引入陶瓷之中,从造型与装饰变化方面去分析,认识并表现植物,挖掘其本质之美,通过概括提炼归纳等艺术手法,将植物题材与陶瓷相结合,达到自然丰富的视觉效果。图2-3北朝青釉莲花尊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图2-4唐越窑海棠碗现藏上海博物馆图2-5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现藏故宫博物院图2-6清仿生瓷荔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陶艺中的有机形态[J]. 韩祥翠. 陶瓷研究. 2019(04)
[2]对现代陶艺泥性本体语言的思考[J]. 吴俊卿. 江苏陶瓷. 2018(01)
[3]意象形态陶艺研究——我对现代陶艺创作的思考与实践(节选)[J]. 黑俊颖. 中国陶艺家. 2014(01)
[4]浅析植物在陶瓷创作中的人文含义[J]. 费晓瑞. 艺术科技. 2013(05)
硕士论文
[1]植物形态在陶瓷器皿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黄莉.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
本文编号:2958547
【文章来源】: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石器时期花瓣纹彩陶罐图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于植物的崇拜逐渐转变,从而使植物纹样和造型的使用变成了带有艺术性的行为。商周时,原始瓷器的器物表面的釉下装饰有叶脉纹,至战国时期,瓷器等出现了花纹、柿蒂纹装饰。当时齐国的半瓦当的装饰以树木纹为主,秦国的圆瓦当则饰以莲纹、葵纹。汉代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佛教艺术随之而来,三国、西晋时在瓷器装饰上已经出现了忍冬纹,瓷器表面开始也刻划杉叶纹。南朝的青瓷普遍以莲花装饰为主,在碗、盏的外壁和盘面常常划饰重线仰莲。当时的装饰除了一部分贴花外,均用不同形式的堆塑、模印和线刻仰覆莲所组成,如莲花尊(图2-3)。唐朝开始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缠枝、折枝植物纹样被大量绘制在陶瓷器物表面,不仅题材丰富,而且技法精妙,是陶瓷技术与绘画工艺的结合。唐朝晚期,陶瓷造型上模拟瓜型、花型的设计,瓶子多作瓜棱、橄榄形,碗盘则是葵瓣形、荷叶形(图2-4)与海棠式,以及葫芦式的带盖执壶。五代的长沙窑印花装饰以花卉纹样为主,并出现了釉下彩绘制的花卉纹,是陶瓷与绘画技术的结合,开启了以绘画技法美化瓷器的先河。宋瓷的美学风格典雅沉静,纹饰花卉是主要内容,卷枝、卷叶、莲瓣多用于器物间边饰,北宋晚期缠枝、折枝的花卉大量使用在瓷器表面。元朝的盛行青花瓷,其中以花草植物作为装饰题材的比重很大(图2-5),其图案组织多种多样。明代中期,紫砂将陶瓷设计带入另一个高峰,各种植物形态被广泛运用于紫砂器皿的装饰中,如老梅、荸荠、橘子等。图2-1新石器时期花瓣纹彩陶罐现藏山东博物馆图2-2新石器时期彩陶菱形双系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清朝景德镇诞生了仿生瓷,仿生是主要依据于植物对象表面的外观形式保持原样,用陶瓷工艺还原整个被仿生对象的基本形态,并灵活的组合创造新的造型样式,从外部特征特征方面表现归属性,实质是一种获得与植物视觉效果的相似,复制植物形态的外部特征形象。清朝景德镇的工匠制造出莲子、胡桃、莲藕、红枣、荔枝(图2-6)等陶瓷制植物,其形态逼真,极似实物。这些植物题材的运用生动的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追求的世俗化、生活化、自然化的时代审美。及至现代,人更渴望依靠自然,陶瓷设计中装饰题材以花草植物最多。艺术家们将植物题材引入陶瓷之中,从造型与装饰变化方面去分析,认识并表现植物,挖掘其本质之美,通过概括提炼归纳等艺术手法,将植物题材与陶瓷相结合,达到自然丰富的视觉效果。图2-3北朝青釉莲花尊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图2-4唐越窑海棠碗现藏上海博物馆图2-5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现藏故宫博物院图2-6清仿生瓷荔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陶艺中的有机形态[J]. 韩祥翠. 陶瓷研究. 2019(04)
[2]对现代陶艺泥性本体语言的思考[J]. 吴俊卿. 江苏陶瓷. 2018(01)
[3]意象形态陶艺研究——我对现代陶艺创作的思考与实践(节选)[J]. 黑俊颖. 中国陶艺家. 2014(01)
[4]浅析植物在陶瓷创作中的人文含义[J]. 费晓瑞. 艺术科技. 2013(05)
硕士论文
[1]植物形态在陶瓷器皿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黄莉.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
本文编号:2958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95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