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审美视域中情感的“现实”转向
发布时间:2021-01-28 00:21
马克思创新性地探索了人与世界的主、客体关系,提出了实践性、现实性和批判性的主体认知规律。毋庸置疑,马克思文本中包含的审美理论实现了对德国古典美学批判的继承、发展和超越。马克思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出发,将"美"置于活生生的现实或生活实践之中来讨论,进而探讨人的存在状态和人的价值。马克思"美学"实现了三大现实转向,即审美主体实现由"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转变,审美方法实现由"唯心主义抽象"向"唯物主义具体"转变,审美目的实现由理论"解构"向现实"批判"的转变。
【文章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18,(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德国美学传统关于“美”的自然性解读
二、马克思关于“美”的社会现实性解读
三、马克思审美视阈中情感的“现实”转向
(一) 马克思“美学”实现审美主体由“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
(二) 马克思“美学”实现审美方法由“唯心主义抽象”向“唯物主义具体”转变。
(三) 马克思“美学”实现一般美学理论“认知”性向科学理论“武器”性的转变。
四、结语
本文编号:3004007
【文章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18,(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德国美学传统关于“美”的自然性解读
二、马克思关于“美”的社会现实性解读
三、马克思审美视阈中情感的“现实”转向
(一) 马克思“美学”实现审美主体由“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
(二) 马克思“美学”实现审美方法由“唯心主义抽象”向“唯物主义具体”转变。
(三) 马克思“美学”实现一般美学理论“认知”性向科学理论“武器”性的转变。
四、结语
本文编号:3004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0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