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观”到“介入”——论环境美学的“参与”维度
发布时间:2021-01-31 18:55
现代美学推崇无利害的审美静观模式,"静观""无利害"和"距离"等内涵不仅是美学的应有之义,而且还垄断着审美的合法性判定;环境美学则通过对"环境"概念的扩展挑战了现代美学原则的排他性统治,它从环境本身出发使得我们对美学、艺术的理解转向一种具有更多参与性以及经验完整性的审美模式,由此给予"审美参与性"和"审美相关性"在审美上的合法性地位,从而使得美学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4(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从自然美学到环境美学
2 环境美学与拓展的环境观
3 作为美学之挑战的环境美学
3.1 环境美学的审美诉求:参与性以及相关性
3.1.1 环境美学的参与性
3.1.2 审美相关性问题
3.2 审美经验的参与维度
3.2.1 审美经验之“场”
3.2.2 审美经验的参与性
4 结语
本文编号:3011410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4(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从自然美学到环境美学
2 环境美学与拓展的环境观
3 作为美学之挑战的环境美学
3.1 环境美学的审美诉求:参与性以及相关性
3.1.1 环境美学的参与性
3.1.2 审美相关性问题
3.2 审美经验的参与维度
3.2.1 审美经验之“场”
3.2.2 审美经验的参与性
4 结语
本文编号:3011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1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