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六盘山区传统吉祥图案审美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20:09
  六盘山吉祥图案作为当地一种图式化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民众生活的历史积淀和浓缩,它是中国吉祥图案的组成元素,也是其吉祥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山吉祥图案主要集中在剪纸、刺绣、木雕、泥塑、石雕等方面,本文以六盘山区传统吉祥图案为研究对象,从图案的象征、和谐、融合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六盘山区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精神。行文逻辑是:提出六盘山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精神到底是什么?分析其审美精神的三个方面,最后讨论、证明、回答、解决六盘山吉祥图案的审美精神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吉祥图案,并通过对该地区吉祥图案地审美精神的各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文化学的角度、中国古典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该地区传统吉祥图案的象征精神中包含的文化意蕴、观物取象、六盘精神;其次从审美心理的角度、中国古典哲学角度来分析该地区传统吉祥图案的和谐精神中的物我相契、虚实相生、拙朴自然的精神;最后,从六盘山区传统吉祥图案审美形态融合、技法融合、融合中的发展研究其融合性。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经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后,发现没有对于六盘山区传统吉祥图案审美精神的相关问题研究,所以本文以六盘山区传统吉祥图案审美精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的传统...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六盘山区传统吉祥图案审美精神研究


将简洁明了的屋宇和喜庆的老虎、祥云、垂柳、花这些不同的物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浪漫的理想场景,让人体会到烂漫、思绪放飞以及新春的气息

六盘山区,吉祥图案,特质,制作方法


第二章小虎生威。近取与,是中国非哲人的观法,也是诗人的一种方法中空间的特质,并表现在诗画中。这正是“观物取从中取得象,是人们对万事万物的仔细考察研究,的象的形象并且对它不断的加以改变和修饰。①虽对于在六盘山区的吉祥图案的制作方法,观物取象

六盘山区,艺术作品


北方民族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第三节 象征精神中的六盘精神六盘精神是坚忍不拔、勤劳朴实的六盘山区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形成的一种自立自强、坚贞不屈、顽强拼搏、永久奋斗的精神。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气势磅礴、脍炙人口的壮丽词章使得这种精神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得到升华,“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为六盘山精神的灵魂,成为六盘山区人民乐观向上,团结进取,不畏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写照。六盘山区人民重义气,重品行,讲究亲情,互帮互助的品德在六盘山吉祥图案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因为六盘山是象征着六盘山区人民精神的山,因此围绕着六盘山的一切可作为为主要创作内容。比如:一个村庄为单位的组织活动中,一个庄要办好一件事,首先得在这个村庄选出一个有威望,能领导人的被人尊敬的长者,招呼亲朋好友帮忙,帮忙,家里庄里事办得是否圆满,还要看办事这家人的人缘和长者的安排了。所以这种互帮互助的六盘精神,这种生活方式,也是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挖掘历史遗存 打造视听盛宴——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栏目《江风海韵》创作散记[J]. 任晖,谢永红.  新闻战线. 2017(07)
[2]1978年以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研究概况[J]. 王利支.  设计艺术研究. 2016(01)
[3]六盘山区传统民间刺绣调查[J]. 邹荣.  民族艺林. 2013(01)
[4]吉祥意识——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J]. 长北.  艺术百家. 2012(02)
[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现代转型[J]. 魏国彬,万晓萍.  艺术百家. 2007(06)
[6]宁夏历史地理与文化论纲[J]. 薛正昌.  固原师专学报. 2006(05)
[7]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J]. 吕九芳,徐永吉.  装饰. 2005(10)
[8]试论吉祥图案的儒学艺术思维方式[J]. 卢成杰.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8)
[9]再谈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美[J]. 熊绍庚.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7)
[10]五色审美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假想[J]. 周跃西.  艺术探索. 2003(05)

博士论文
[1]中国电视剧中的中华美学精神建构研究[D]. 陈妍如.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2]博山琉璃的手工技艺研究[D]. 范川.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3]枕顶绣的文化意蕴及象征符号研究[D]. 李宏复.中央民族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数字化图形语言的信息传递特征[D]. 张静.西安美术学院 2012
[2]书法与平面设计艺术的共性探微[D]. 李照.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盛唐宴饮赠别诗研究[D]. 陈冰.华侨大学 2009
[4]丝绸之路宁夏固原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研究[D]. 丁小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13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13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f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