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美的规律”到“美学伦理”——20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热”的理论谱系

发布时间:2021-03-23 23:49
  20世纪80年代,朱光潜、李泽厚、蒋孔阳、刘纲纪等理论家纷纷将研究视角转向马克思前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在自然的人化、美的规律等问题上进行了论争,试图从《手稿》中找到人道主义、人性发展和人的自由的论据,从而确定"美学热"的合法性存在价值。朱光潜、李泽厚等从"自然的人化"理论出发,建构起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主体观与实践观。同时,也带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热潮。理论家们认为审美不仅构成了主体实践的一部分,更是参与到作为社会历史实践的"人的解放"进程。"美的规律"问题的探讨则完成了美学意识形态的自我建构和主体性美学延展的目标,成为人道主义思想在美学领域的深化。当美的本质问题和人的本质问题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以主体性为核心、以人学为价值取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框架,从而具有知识分子文化启蒙的历史价值。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6(01)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自然的人化”、主体性与《手稿》的中国阐释
二、“美的规律”、美感与审美主导性的再发掘
三、人道主义与新时期美学伦理话语的建构



本文编号:3096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96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