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11:02
  中国地铁事业欣欣向荣,地铁在城市交通中占有的重要性为地铁广告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地铁广告由于传播范围广、传播力度大的优势被广告主所青睐,地铁空间中受众的文化、精神、情感需求也再进一步的要求地铁广告的内容、形式能与之产生共鸣。而今,数字媒体技术成为新的视觉传播形态,受众对于广告进行观看、感受、分析的方式发生转变,新的视觉形式造就新的审美特征,地铁广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地铁广告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视觉传播体系,与广告受众共同成为一个有机的互动整体。本文通过对地铁广告的发展趋势的深入了解,针对视觉延展设计的方向,对视觉构成,视觉要素、视觉媒介、视觉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旨在:1、揭示现今中国地铁广告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不足和发展趋势。2、从视觉感官出发,结合科技发展、艺术创作与受众需求,细化地铁广告的投放策略。3、对地铁广告在视觉延展方向下的设计要素、设计表现作深入的剖析,总结出适合地铁视觉延展广告的创作规律,以形成的科学的、理性的设计思路。最后,借助研究成果进行设计实践,对地铁广告的视觉延展设计进行有效的尝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及成果综述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路线及逻辑关系
第二章 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定义
    2.1 地铁广告概述
        2.1.1 地铁广告概念
        2.1.2 地铁广告构成
        2.1.3 地铁广告属性
            2.1.3.1 地点性
            2.1.3.2 传播性
            2.1.3.3 文化性
    2.2 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概述
        2.2.1 视觉延展的概念
        2.2.2 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的内涵
        2.2.3 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的研究范围
第三章 中国地铁视觉延展设计的调研分析
    3.1 中国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的发展历程
        3.1.1 单一功能阶段(1979-1990)
        3.1.2 艺术初始阶段(1990-2003)
        3.1.3 创新延展阶段(2003-至今)
    3.2 中国与外国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发展形式
        3.2.1 商业广告
        3.2.2 文化广告
        3.2.3 公益广告
    3.3 中国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的发展局限
        3.3.1 审美需求的外在化
        3.3.2 空间构成的单一化
        3.3.3 地域文化的封闭化
        3.3.4 设计细节的简单化
    3.4 中国地铁广告视觉延展的发展趋势
        3.4.1 注重地铁广告受众人群的分类化
        3.4.2 加强地铁广告视觉延展的互动化
        3.4.3 丰硕地铁广告形式的多样化
        3.4.4 提升广告与地铁空间的一体化
第四章 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的构成要素分析
    4.1 媒介要素
        4.1.1 平面要素
            4.1.1.1 图底反转
            4.1.1.2 形象同构
            4.1.1.3 矛盾空间
        4.1.2 数字要素
            4.1.2.1 动态视频
            4.1.2.2 虚拟现实
            4.1.2.3 互动影像
    4.2 受众需求要素--天津地铁实地问卷调查分析
        4.2.1 天津地铁广告受众人群状况调查分析
        4.2.2 基于受众文化程度、年龄在喜爱地铁广告类型的调查多因素分析
        4.2.3 基于受众乘坐地铁时间段与广告位置,分析地铁广告的精准投放策略
    4.3 设计符号要素
        4.3.1 图像符号
        4.3.2 文字符号
第五章 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表现
    5.1 感观式延展设计
        5.1.1 基于视觉的感观
        5.1.2 基于听觉的感观
        5.1.3 基于触觉的感观
    5.2 体验式延展设计
        5.2.1 “有意识”的延展设计
        5.2.2 “无意识”的延展设计
    5.3 互动式延展设计
        5.3.1 空间延展
        5.3.2 人际延展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果
    6.2 思考与展望
第七章 设计实践-地铁广告视觉延展设计
    7.1 “情绪与色彩”主题地铁广告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7.2 “情绪与色彩”主题地铁广告的设计构思
        7.2.1 广告目的
        7.2.2 设计原理
        7.2.3 广告艺术设计要点
        7.2.4 广告艺术设计构思
        7.2.5 设计作品评价
    7.3 “情绪与色彩”的设计展示
        7.3.1 场景延展设计
        7.3.2 地铁海报设计
        7.3.3 “情绪与色彩”主题标志设计和手机APP图标、界面设计
    7.4 “情绪与色彩”主题地铁广告的设计衍生
        7.4.1 “情绪与色彩”主题艺术衍生品设计
        7.4.2 “情绪与色彩”主题手机APP视觉规范设计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声音艺术”的诉与说[J]. 林霖.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3(12)
[2]从精神文化层面看东西方地铁文化差异[J]. 程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10)
[3]中外地铁广告比较研究[J]. 冯冲,刘晓静.  新闻传播. 2013(08)
[4]基于受众调查的地铁广告投放策略研究——以北京市地铁为例[J]. 孙新翔,杨桂云,石艳苹,陈茵琪.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7)
[5]多感官设计理念在产品中的表达[J]. 李蔓丽.  包装工程. 2012(20)
[6]论新媒体对广告受众行为的影响[J]. 吴晓炜,刘思慧.  现代装饰(理论). 2012(10)
[7]基于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设计思考逻辑重塑研究[J]. 黄群,王丽.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2(05)
[8]新媒体互动式广告研究[J]. 谢沁沁.  现代装饰(理论). 2012(03)
[9]延伸的理论版图: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意识形态论[J]. 马睿.  当代文坛. 2010(05)
[10]从“视觉”到“视觉化”:重新理解视觉文化[J]. 曾军.  社会科学. 2009(08)

硕士论文
[1]静极思动—品牌视觉形象的动态化设计研究[D]. 焦瑞雯.东南大学 2016
[2]生态设计理念下的动态标志研究[D]. 周玮.吉林大学 2013
[3]杭州地铁广告规划与设计探究[D]. 黄娴.杭州师范大学 2013
[4]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创意研究[D]. 宋鑫.郑州大学 2011
[5]地铁广告受众媒体态度的实证研究[D]. 张蓉蓉.暨南大学 2009
[6]新广告媒体环境下广告受众行为研究[D]. 李晶.苏州大学 2008
[7]广告互动传播模式研究[D]. 王珊.湖南大学 2007
[8]地铁广告研究[D]. 李彦.厦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51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51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b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