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五水共治”:一种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21-04-25 01:06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五水共治是浙江经济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治理措施。五水共治中的治水理念和治水方式,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承认自然客观实在性,"劳动创造美"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价值意蕴。加强对五水共治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意蕴的研究,既能够为五水共治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也能够为接下来的深入治理提供相应的启示。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2018,(3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自然客观实在性:五水共治的理论能量源
二、“劳动创造美”:五水共治的实践基础
三、“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新时代五水共治的理想样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面深化河长制 把“五水共治”进行到底[J]. 夏宝龙.  中国水利. 2017(02)
[2]正确理解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理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阐释[J]. 彭立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3]五水共治的时代担当: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J]. 顾利民.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06)
[4]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 马建华.  中国水利. 2013(10)



本文编号:3158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58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