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类书籍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15:48
在“信息时代”和“数码时代”的带动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文学类书籍设计飞速发展。本文在论证过程中,结合我国文化政策的发展以及书籍设计的新趋势,运用文献归纳、比较论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文学书籍设计的发展脉络和发展状况,希望能为我国书籍设计探索提供有力的借鉴,挖掘书籍设计中更为多样化的风格,为我国书籍设计行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首先从改革开放后书籍设计的发展背景出发,深入的剖析了影响着改革开放后文学类书籍设计发展的背景因素;然后在历史的背景下,又展开了对文学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设计功能的描述,归纳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学类书籍设计脉络,试图以时间为线索,探究书籍设计的发展过程;其次又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文学类书籍设计的形式语言,包括形式美、意境美、版式美、材质美的特征;再针对改革开放后文学书籍设计的多维关系转变进行了分析,最后引发对我国文学类书籍设计现状深入人心的思考,阐明文学类书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我国书籍设计的发展。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学类书籍设计迅猛发展且颇具代表性,这一切都反映着中国书籍设计发展的飞跃。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文学类书籍设计发展的背景
2.1 国内政策的变化
2.2 设计展览对文学类书籍设计的推动
2.3 受外来设计思想的影响
2.3.1 日本书籍设计的带动性
2.3.2 西方设计观念的渗透
2.4 科技水准与材料的进步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文学类书籍设计的发展脉络
3.1 文学类书籍设计发展历程分析
3.1.1 文学类书籍设计雏形期(1978年-1994年)
3.1.2 文学类书籍设计转型期(1995年-2008年)
3.1.3 文学类书籍设计成熟期(2009年-2019年)
3.2 文学类书籍设计功能分析
3.2.1 实用功能
3.2.2 视觉功能
3.2.3 整体功能
第四章 文学书籍设计的形式语言
4.1. 形态之美
4.2 意境魅力
4.3 版式愉悦
4.4 材之质美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文学类书籍设计多维关系变化
5.1 “书”与读者的变化
5.2 书籍设计参与者之间关系的变化
5.3 书籍设计者角色的转变
5.4 文学书籍设计中仍存在的问题
5.5 书籍设计发展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探析[J]. 王鑫,赵聪寐. 包装工程. 2018(04)
[2]书籍装帧设计的传承与超越[J]. 王刚. 编辑之友. 2010(06)
[3]读在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书籍设计回眸[J]. 王建斌,王佳,王默根. 装饰. 2009(09)
[4]概念书与书籍设计创新[J]. 郑军,华慧. 科技与出版. 2008(03)
[5]书籍装帧中的中式韵味——从《不裁》的装帧设计谈起[J]. 陆洁. 编辑学刊. 2007(05)
[6]西方几大现代设计思潮对中国设计之影响初探[J]. 冯炜. 艺术研究. 2007(02)
[7]书籍装帧100年[J]. 邱陵. 装饰. 2000(02)
[8]杉浦康平的装帧艺术[J]. 吕敬人. 装饰. 1992(03)
[9]书籍装帧漫谈[J]. 钱君匋. 读书. 1984(07)
[10]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召开书籍装帧工作座谈会[J]. 陆国云. 出版工作. 1983(10)
博士论文
[1]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研究[D]. 徐静琪.南京艺术学院 2017
硕士论文
[1]中国书籍形态设计研究[D]. 王欣.山西师范大学 2015
[2]中国现代书籍的审美研究[D]. 蔡婷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从“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作品浅析中国当代书籍设计观念的变化[D]. 吴曼.汕头大学 2011
[4]八十年代书籍设计的发展研究(1980-1990)[D]. 张春燕.北京服装学院 2010
[5]论中国文学书籍封面设计艺术的意境创设[D]. 刘丹丹.河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59658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文学类书籍设计发展的背景
2.1 国内政策的变化
2.2 设计展览对文学类书籍设计的推动
2.3 受外来设计思想的影响
2.3.1 日本书籍设计的带动性
2.3.2 西方设计观念的渗透
2.4 科技水准与材料的进步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文学类书籍设计的发展脉络
3.1 文学类书籍设计发展历程分析
3.1.1 文学类书籍设计雏形期(1978年-1994年)
3.1.2 文学类书籍设计转型期(1995年-2008年)
3.1.3 文学类书籍设计成熟期(2009年-2019年)
3.2 文学类书籍设计功能分析
3.2.1 实用功能
3.2.2 视觉功能
3.2.3 整体功能
第四章 文学书籍设计的形式语言
4.1. 形态之美
4.2 意境魅力
4.3 版式愉悦
4.4 材之质美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文学类书籍设计多维关系变化
5.1 “书”与读者的变化
5.2 书籍设计参与者之间关系的变化
5.3 书籍设计者角色的转变
5.4 文学书籍设计中仍存在的问题
5.5 书籍设计发展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探析[J]. 王鑫,赵聪寐. 包装工程. 2018(04)
[2]书籍装帧设计的传承与超越[J]. 王刚. 编辑之友. 2010(06)
[3]读在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书籍设计回眸[J]. 王建斌,王佳,王默根. 装饰. 2009(09)
[4]概念书与书籍设计创新[J]. 郑军,华慧. 科技与出版. 2008(03)
[5]书籍装帧中的中式韵味——从《不裁》的装帧设计谈起[J]. 陆洁. 编辑学刊. 2007(05)
[6]西方几大现代设计思潮对中国设计之影响初探[J]. 冯炜. 艺术研究. 2007(02)
[7]书籍装帧100年[J]. 邱陵. 装饰. 2000(02)
[8]杉浦康平的装帧艺术[J]. 吕敬人. 装饰. 1992(03)
[9]书籍装帧漫谈[J]. 钱君匋. 读书. 1984(07)
[10]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召开书籍装帧工作座谈会[J]. 陆国云. 出版工作. 1983(10)
博士论文
[1]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研究[D]. 徐静琪.南京艺术学院 2017
硕士论文
[1]中国书籍形态设计研究[D]. 王欣.山西师范大学 2015
[2]中国现代书籍的审美研究[D]. 蔡婷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从“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作品浅析中国当代书籍设计观念的变化[D]. 吴曼.汕头大学 2011
[4]八十年代书籍设计的发展研究(1980-1990)[D]. 张春燕.北京服装学院 2010
[5]论中国文学书籍封面设计艺术的意境创设[D]. 刘丹丹.河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59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5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