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1700-1840年中英贸易背景下的设计交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22:30
  从1700-1840这百余年间来看,正是近代以来中英贸易密切交流的开端,期间贸易活动形式多元,两国间的设计交流和影响在此时期集中展现,并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设计形式、反映及影响。在本文所节取的时间节点范围内,就设计领域来说,中国在英国刮起的设计风更加剧烈一些,但最终并未能在文化层面产生深远影响,而英国对于中国方面的影响还是潜移默化,或者说是在中国社会巨大动荡来临前的前奏。本文重点探究中英两国通过商贸交流产生的设计形态的转移,即从贸易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由于经济造成的设计交流以及这种影响的诸多原因。具体而言,主要是针对英国人如何认识中国设计风格,以此揭示英国设计是怎样接受或者根本没有接受中国设计风格的影响。还有中国社会在这段时间内,究竟是否接受了西方设计观念,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形成怎样的触动。又或者说贸易与设计交流的关系如何,在设计传递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总之,通过中英贸易流通中的各种手工艺品,来梳理并展示在两国贸易过程中发生碰撞与融合呈现的设计形式与风格,以及在设计交流中由误解和文化差异产生的中西合璧的特殊文化现象。再有,设计接受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等...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1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700-1840年中英贸易背景下的设计交流研究


西方商人在广东监奋打包准备装船.图?

茶具,瓷器,下院,花鸟


在全欧的流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主要的??班牙奥斯顿东印度公司,英国也有一些公司??了器物的形制,同时还产生了新的手工艺门??,瓷器也反之影响着饮茶习惯。茶叶最初传??,他们将茶叶一泡一大桶,贮存起来需要的??开始用壶泡茶,逐渐改变饮茶方法,同时,??是创建于1744年的伦敦的“弓”瓷器工厂,??器,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陶器的烧制一直到18世纪中期才开始进行,??(B0W)、德贝(Der-by)、伍斯特(Worester)。??家。英国经常烧造的是盐釉炻器,生产中心??壶的影响显而易见,与此同时还受到英国传??制作宜兴紫砂茶具,主要是荷兰德尔夫特开??砂器。??

公司,罐身


水人物纹具(4),西方烧,回国,主要部分为茶壶以及茶杯,除此之外还拥有茶叶??罐以及盏托,为清乾隆时期烧制。在胎釉以及造型方面是地道的中国式设计;其中茶壶为直??筒形身,管状长流,壶柄设计成绞丝状,壶纽设计成带两片叶子的寿桃,而茶叶罐的造型在??国内也很少见,弧肩的设计很有欧洲特色,口比较小,肩呈现一定的弧度,罐子为扁圆形状,??同时还绘制了精美的纹饰在罐身里,在罐子口使用了描金处理,罐身的造型借鉴了西方建筑??形式,为国内不多见,为西化茶具。清代金彩模式装饰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做法,非常符合西??方特别是贵族们对于金彩强烈热衷的审美。相同的案例还有哥德堡室西方古董公司藏清乾隆??时期的青花山水纹壶(图5),壶直流,扁盖上镶嵌梨形纽,其把手为扭股式。壶面为欧洲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民国博览会与中外艺术设计之交流[J]. 郑立君.  艺术百家. 2011(04)
[2]清代广州十三行与中西文化交流[J]. 冷东,林瀚.  广东社会科学. 2010(02)
[3]上海晚清设计[J]. 王嫪彩.  装饰. 2003(02)
[4]清代十三行吸纳西方文化的成就与影响[J]. 蒋祖缘.  学术研究. 1998(05)
[5]关于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落后原因的论述[J]. 韩琦.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2(04)
[6]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对华评价与态度的比较[J]. 张顺洪.  近代史研究. 1992(03)
[7]17、18世纪欧洲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及其后果[J]. 许明龙.  世界历史. 1991(05)
[8]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美术中的东亚影响——后期巴罗克的中国趣味[J]. 山田智三郎,戎克.  世界美术. 1984(02)
[9]中国的人文主义与英国的启蒙运动[J]. 范存忠.  文学遗产. 1981(04)

博士论文
[1]清代官窑瓷器的装饰特色及文化传承研究[D]. 刘庆.南开大学 2014
[2]早期现代欧洲“中国风”视觉文化[D]. 胡俊.中国美术学院 2011
[3]二十世纪中国丝绸纹样研究[D]. 温润.苏州大学 2011
[4]明清时期海上商品贸易研究(1368-1840)[D]. 刘军.东北财经大学 2009
[5]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 袁宣萍.苏州大学 2005
[6]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 管恩森.北京语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晚清上海的娱乐生活及早期设计形态的萌生[D]. 赵文静.中央美术学院 2013
[2]清宫造办处御制金属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色[D]. 王拴印.首都师范大学 2007
[3]17、18世纪中西设计文化的交流[D]. 黄婕.南京艺术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219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19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