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审美之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3:15
本文关键词:宗白华审美之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重要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作为诗人和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试图在融贯中西,打通古今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属于中华民族自身的美学体系。宗白华先生在其学术活动早期,就以文化传播者的身份积极介绍西方的哲学、美学理论,倡导艺术人生观。三十年代以后,他学术研究的兴趣渐渐由“西学”转向“中学”,积极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转换的工作,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寻中西艺术的审美差异以及深层的文化差异,为我们更好的完成“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以及更透彻的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宗白华先生一生的美学历程,我们发现他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而且身体力行实践着审美人生的理想,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生命与艺术与美的完美交融,看到了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独立自由的审美人格和艺术人生。在宗白华的艺术视野里,艺术人生观就是从艺术的观察上去探求生活的蕴涵和人生存在的方式。他认为,审美创造的目的是生产出一个优美高尚的艺术作品,和谐、整饬、优美,而人生也应该具有艺术品那样的崇高品格。宗白华先生的这种理想化的审美人生观,也许是对当今社会人们生存困境的一种有效的拯救方式。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巍巍壮观。在宗白华先生的审美世界里,人生与艺术构成他美学沉思的两极,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风格,即:在人生中作艺术的祈望,在艺术中探寻生命的悸动,两者水乳交融互为表里。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艺术的视角,对宗白华先生的审美之维做更深入的探讨,在他那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的审美世界中去采撷那诗意的哲思和生命的灵韵。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宗白华先生审美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借外人的镜子照自己的面孔”,以西方的文化为参照来探寻中国的审美文化精神,是宗白华最初的学术构想,也是贯穿于他一生的审美追求、审美实践的治学理念。 第二部分,主要对宗白华的审美人生观的确立和审美理想范式的形成在学理上进行分析。在他的审美思想里,审美与人格境界与艺术是相互渗透,互为表里的。歌德的人生和艺术、盛唐的民族精神以及晋人风度,所彰显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情怀,深深契合了宗白华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并构筑他审美人生理想的两极。宗白华审美人生的美学思想,直指生命的终极价值,认定人类的最高幸福即审美的、自由的人格形成。 第三部分,主要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朱光潜的“境界说”与宗白华的“意境说”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以突显宗白华“意境说”在审美内涵、审美层次、审美表现等方面的独特个性,宗白华的意境说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哲学根基,强调个体生命对宇宙生命的认同和超越是获得最高人生理想、艺术理想,实现审美自由的途径。它以生命活力为核心,不仅关涉艺术理论,而且关系到人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意境说”作为宗先生对人生、对艺术、对生命、对自然的最高审美目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 第四部分,主要对中西艺术的审美差异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宗白华深得中西方文化精神的精髓。在对中国美学进行整合建构的过程中,他采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索中西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样式形态、表现方式和创作方法,并且把它提炼到哲学观宇宙观的高度来把握其不同的审美特点、审美规律。中西对时间、空间不同的理解是基于中西哲学的分界。宗白华沉潜于中西艺术的殿堂中,从哲学的高度来挖掘其审美空间意识的差异,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了中西艺术的审美差异,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中西文化精神上的深层差异。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以及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论建设来说,仍然具有可供借鉴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宗白华 审美人生 意境 生命 时空观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092.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正文8-39
- 前言8-10
- 第一部分 宗白华审美之维形成的基点10-16
- 一、西方审美思想的影响10-14
- (一) 叔本华、康德审美思想对宗白华的影响11-12
- (二) 德索艺术观对宗白华的影响12-14
- 二、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探索14-16
- 第二部分 审美人生的追求16-26
- 一、审美人生观的确立16-19
- 二、审美人格的理想范型19-26
- (一) 浮士德精神的审美诠释19-21
- (二) 唐人民族精神的审美诠释21-22
- (三) 晋人风度的审美诠释22-26
- 第三部分 现代意境的追蹑26-35
- 一、朱光潜的“境界说”26-28
- 二、宗白华的“意境说”28-35
- (一) “意境”的审美内涵29-30
- (二) “意境”的审美层次30-33
- (三) 意境的审美表现33-35
- 第四部分 中西艺术的审美比较35-39
- 一、中西艺术审美表现的差异35-36
- 二、中西时空观的审美解读36-39
- 结语39-40
- 注释40-41
- 参考书目41-43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3-44
- 后记4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瑞娟;赵剑侠;牟云;;如何促进我国玉文化走向国际市场[J];电影评介;2009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明静;《流云》:宗白华生命美学的感性呈现[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韩君君;宗白华美学中的“生命观”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宗白华审美之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2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