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琉璃工艺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21:39
博山琉璃在整个中国古玻璃发展历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宋代时期博山已经是琉璃生产基地之一了。博山琉璃工艺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没有消失殆尽,当前依然具有潜在的旺盛生命力。2014年博山琉璃烧造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时至今日学者们对博山琉璃的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在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博山琉璃工艺变迁进行研究,发挥其在传统手工技艺领域中典型个案的功能,应该成为当下新的课题。本论文以博山琉璃工艺变迁为研究核心,运用艺术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理论与观点、视角与方法,基于从2014年3月到开始的完整一年半的“田野考察”,对博山琉璃工艺变迁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六章,论文是笔者在现有博山琉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访谈法等归纳出的与博山琉璃工艺变迁紧密相关的内容。首先,笔者分析了国内外针对古玻璃的研究现状,引出对博山琉璃工艺变迁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其次,笔者从中国古玻璃的研究为切入点引入对博山琉璃的研究;第三,分析博山琉璃发展背景和历史地位,凸显博山琉璃在整个古玻璃历史中的重要性;第四,研究博山琉璃工艺变迁的...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应国墓地出土的西周中期和晚期釉砂制品(来源网络)
图 2-2 淅川县下寺楚墓出土春秋中期和春秋晚期的釉砂制品(来源网络)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制造技术进步很大,制作料珠仍然是先成型后烧制,除了这种制作方法也有熔融后成型的制作工艺。战国时期生产的古琉璃珠已经不叫釉砂珠了,被专家称呼为玻砂①。因为此时的料珠使用了纯净的石英砂,烧制之后内部基本
29图 2-3 湖北江陵地区出土战国玻璃、玻砂制品(来源网络)① 伏修锋,干福熹.中国古代釉砂和玻砂[J].硅酸盐学报,2006(04).② 后德俊.楚国的几项科学技术与域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外文化早期交流的“玻璃之路”[J].中华文化论坛,1996(01).③ 后德俊.楚国制造玻璃问题试探[J].中原文物,1989(0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遗保护科学评估的三个标准[J]. 苑利,顾军. 长江文化论丛. 2017(00)
[2]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基础探析[J]. 王永健.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5)
[3]博山玻璃铺丝工艺六扇屏——浅谈屏风的演变及博山玻璃铺丝工艺[J]. 郭绘宇. 青年文学家. 2015(24)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 苑利,顾军. 河南社会科学. 2015(04)
[5]寒凝美器中的文明交流 丝路上的玻璃器[J]. 希声. 中国宗教. 2015(02)
[6]中国古代蜻蜓眼玻璃珠探究[J]. 夏侠.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03)
[7]山东博山琉璃响器“鼓珰”探究[J]. 谭红丽.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4(04)
[8]博山(鲁派)内画发展论考[J]. 穆琳. 艺术科技. 2014(02)
[9]敦煌艺术中所反映的北朝琉璃工艺[J]. 高阳. 艺术教育. 2014(01)
[10]略论中国古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轨迹[J]. 李玉普. 新美术. 2013(04)
博士论文
[1]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D]. 杨亮.山东大学 2012
[2]博山琉璃及其产业化保护研究[D]. 宋暖.山东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博山琉璃的工艺技法与艺术风格研究[D]. 戚亚函.云南大学 2015
[2]方寸之地,具千里之势[D]. 姜鹤.青岛理工大学 2014
[3]传承与创新—山东博山琉璃内画艺术研究[D]. 任才.青岛大学 2013
[4]鲁派内画鼻烟壶的现状调查与保护思考[D]. 杨宇宁.山东艺术学院 2012
[5]论鲁派内画鼻烟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 王青青.西安美术学院 2012
[6]淄博地区古代玻璃历史发展的研究[D]. 赵华玲.苏州大学 2008
[7]时尚审美语境下的当代琉璃装饰艺术[D]. 邱林.苏州大学 2008
[8]竞争与博弈:山西河津吕氏家族琉璃工艺传承研究[D]. 杨涛.中央美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300087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应国墓地出土的西周中期和晚期釉砂制品(来源网络)
图 2-2 淅川县下寺楚墓出土春秋中期和春秋晚期的釉砂制品(来源网络)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制造技术进步很大,制作料珠仍然是先成型后烧制,除了这种制作方法也有熔融后成型的制作工艺。战国时期生产的古琉璃珠已经不叫釉砂珠了,被专家称呼为玻砂①。因为此时的料珠使用了纯净的石英砂,烧制之后内部基本
29图 2-3 湖北江陵地区出土战国玻璃、玻砂制品(来源网络)① 伏修锋,干福熹.中国古代釉砂和玻砂[J].硅酸盐学报,2006(04).② 后德俊.楚国的几项科学技术与域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外文化早期交流的“玻璃之路”[J].中华文化论坛,1996(01).③ 后德俊.楚国制造玻璃问题试探[J].中原文物,1989(0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遗保护科学评估的三个标准[J]. 苑利,顾军. 长江文化论丛. 2017(00)
[2]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基础探析[J]. 王永健.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5)
[3]博山玻璃铺丝工艺六扇屏——浅谈屏风的演变及博山玻璃铺丝工艺[J]. 郭绘宇. 青年文学家. 2015(24)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 苑利,顾军. 河南社会科学. 2015(04)
[5]寒凝美器中的文明交流 丝路上的玻璃器[J]. 希声. 中国宗教. 2015(02)
[6]中国古代蜻蜓眼玻璃珠探究[J]. 夏侠.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03)
[7]山东博山琉璃响器“鼓珰”探究[J]. 谭红丽.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4(04)
[8]博山(鲁派)内画发展论考[J]. 穆琳. 艺术科技. 2014(02)
[9]敦煌艺术中所反映的北朝琉璃工艺[J]. 高阳. 艺术教育. 2014(01)
[10]略论中国古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轨迹[J]. 李玉普. 新美术. 2013(04)
博士论文
[1]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D]. 杨亮.山东大学 2012
[2]博山琉璃及其产业化保护研究[D]. 宋暖.山东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博山琉璃的工艺技法与艺术风格研究[D]. 戚亚函.云南大学 2015
[2]方寸之地,具千里之势[D]. 姜鹤.青岛理工大学 2014
[3]传承与创新—山东博山琉璃内画艺术研究[D]. 任才.青岛大学 2013
[4]鲁派内画鼻烟壶的现状调查与保护思考[D]. 杨宇宁.山东艺术学院 2012
[5]论鲁派内画鼻烟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 王青青.西安美术学院 2012
[6]淄博地区古代玻璃历史发展的研究[D]. 赵华玲.苏州大学 2008
[7]时尚审美语境下的当代琉璃装饰艺术[D]. 邱林.苏州大学 2008
[8]竞争与博弈:山西河津吕氏家族琉璃工艺传承研究[D]. 杨涛.中央美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300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30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