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对生存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悲剧对生存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尼采关心的首要问题是人如何生存的问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他才去关注世界的本性问题,因为对世界本性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会有怎样的生存状态。《悲剧的诞生》的主题是悲剧,但是尼采考察悲剧是为了显明悲剧背后人的生存样态,他试图从古希腊人那里获得对于理想的生存方式的启发。所以,《悲剧的诞生》关注人的生存状态问题,为此它要涉及到世界本性的问题。同时,尼采从悲剧着手考察生存问题,在他看来,悲剧和生存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在《悲剧的诞生》时期,尼采在两个方面受到了叔本华的深刻影响。首先,尼采沿用了叔本华对世界的两重区分。叔本华把世界区分为意志和表象。尼采把世界分为作为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太一”和“太一”的表象,有时候他也把“太一”称为意志、自然、世界原始艺术家。二人的世界观基本一致,但是有一点区别,就是叔本华的意志是自在之物,痛苦只存在于个体化世界;而在尼采那里,痛苦不仅仅发生在个体生存身上,还发生在意志本身,因为意志本身即是原始痛苦和永恒冲突。 其次,尼采和叔本华一样确认个体生存是痛苦的。无论是从经验的事实,还是反思的思想,生存都遭遇到巨大的痛苦。生存的痛苦的可怕和恐怖导致了对行为的扼杀,对生存的否定。熟知生存真相的个体厌世了。不同的是,我们从叔本华那里发现的只是听天由命的无奈和对生命意志的泯灭,而尼采却试图提供一种解决途径,从而使生存得以继续。 为了活下去,生存表现出对拯救的需要。尼采总结了三种拯救生存的方式,即苏格拉底乐观主义、日神式艺术的美化和酒神式悲剧的形而上慰藉。尼采批判了苏格拉底乐观主义的浅薄,,指出了日神式艺术的美化作用的脆弱,最后把希望寄托于酒神式悲剧的形而上慰藉。但是,实际上三者都未能真正担负起拯救生存的重任。“在痛苦的世界中如何生存”依然是个问题。对这个问题,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并没有提供一种很好的解决。但是他在此书中强调的酒神形象却孕育着后期尼采思想中生存自我肯定的可能。 酒神是肯定性的神和好肯定的神。酒神精神首先代表着尼采后期新的世界观,即生成的世界观;其次,酒神的肯定性格意味着生存获得无条件的自我肯定,生存不需要被拯救,生存肯定自身,也包括肯定生存的痛苦。这里面隐隐有一种悖论,这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生存的痛苦对于生存的关系问题。对于酒神式的人来说,生存的痛苦不仅不会导致生存的否定,而且会作为行为的刺激性因素,激发个体寻求更加积极的生存。 在酒神精神的烛照下,悲剧对于生存具有了肯定的意义。首先,悲剧是一种诚实的艺术,它揭示生存痛苦的真相,使每个悲剧的观众熟知生存可能会遭遇到的痛苦境况,从而不畏惧,不自欺,预备好坚韧的心态,在真正遭遇到苦难的时候不至于勇气全无,束手无策。其次,悲剧展示了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积极的生存,总是欲求痛苦并寻求超越痛苦的生存。未满足的欲望是他的行为的驱动力,促使他实现更加丰富的生存。
【关键词】:生存 悲剧 酒神(狄奥尼索斯) 日神(阿波罗) 肯定的世界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0;B516.47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尼采对生存问题的关注11-12
- 第1章 生存成为问题12-19
- 1.1 生存的痛苦12-17
- 1.2 生存的痛苦导致生存的否定17-19
- 第2章 生存的拯救19-32
- 2.1 苏格拉底乐观主义20
- 2.2 日神式艺术的美化20-23
- 2.3 酒神悲剧的形而上慰藉23-32
- 2.3.1 悲剧的诞生23-26
- 2.3.2 悲剧的酒神本质26-27
- 2.3.3 悲剧的形而上慰藉27-32
- 第3章 尼采后期思想中悲剧对生存的意义32-39
- 3.1 酒神的肯定性格33-34
- 3.2 对痛苦的重新评价34-36
- 3.3 尼采后期思想中悲剧对生存的意义36-39
- 结语:积极寻求生存的实现39-41
- 参考资料41-45
- 1. 尼采原著41-42
- 2. 研究尼采的著作42-44
- 3. 其他参考文献44-45
- 附件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孟秋;;上帝死了,尼采“活”着——尼采哲学价值散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2 王磊;;浅尝尼采的超人学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3 司道斌;;尼采“上帝死了”浅析[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4 陆耀东;;试谈鲁迅评尼采[J];齐鲁学刊;1978年01期
5 詹春花;;王国维对尼采的译介——兼及王国维对“自杀”的阐释[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周国平;;一位哲学家的诗——《尼采诗集》译后[J];读书;1986年07期
7 王晓华;;鲁迅对尼采思想的吸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8 王传发;关于尼采思想的几点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吉尔·德勒兹;崔增宝;;《尼采与哲学》英译版前言[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6期
10 李文丹;;浅谈尼采的强力意志[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欧阳谦;;“让我们像孩子一样的舞蹈”——尼采的“反基督教通告”[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修义;;尼采非道德主义辨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3 修斌;;德国哲学研究时期的王国维与日本——以王国维的尼采研究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宁宁;;尼采对王国维与陈铨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6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尼采的道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高宣扬;西方掀起重评叔本华的新浪潮[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云也退;体悟思想巨匠的灵与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李静韬;我看尼采[N];北京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舒晋瑜;周国平:亲情是人生中最可贵的经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王岳川;思想史上的“尼采症候”[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张汝伦;出版重镇 学术津梁[N];文汇报;2007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家新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阿冈本对“何谓同时代”的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中德学者研讨尼采与二十世纪中国[N];光明日报;2000年
10 金惠敏;超人·救亡·立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宋海勇;人的自然化[D];吉林大学;2010年
3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王荣祥;走出失乐园[D];复旦大学;2010年
5 史凯峰;充分根据律及其适用范围[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院成纯;论尼采的生命学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李帅;“五四”小说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黄怀军;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D];四川大学;2007年
9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戚尔达;保罗·尼采与杜鲁门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订[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静;悲剧对生存的意义[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3年
2 孟庆坤;悲剧何以诞生[D];安徽大学;2012年
3 王妮;论尼采生存观[D];西北大学;2011年
4 丁凯旋;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审美”视角及其理论意义探析[D];南昌大学;2012年
5 雒建慧;尼采与索福克勒斯[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金香;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1年
7 郭彩凤;审美视野下对尼采修辞语言观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建志;尼采反现代性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研;尼采伦理思想探析[D];延边大学;2010年
10 易宏玲;尼采精神观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悲剧对生存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3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