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美学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7-05-01 09:01
本文关键词:方以智美学思想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方以智是一位淹通洽博的思想家,他生活在明末清初,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其思想价值不在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之下,侯外庐先生称他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价值一直未受到重视,近年来对方以智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他的美学思想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立足于方以智的方法论的基础上,就方氏的美学思想进行尝试性探讨。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方以智的生平。因为学术界对方以智的研究刚刚兴起,涉及到方以智的学者并不多,况且“知人论世”是我们的为学传统,因此在这一部分将简单介绍一下方以智的生平。 第二部分,介绍方以智的主要思想。集大成是整个明代普遍的思潮,方以智的集大成不仅表现在对西方知识的接受上,更体现在他的三教会通观上。方以智的三教会通不同于“以佛摄儒”式的会通,儒释道三家在方以智那里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方以智在建构他的哲学思想时有明显的“易学”的痕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方以智是“立足于儒家”,他不像王夫之,方以智并没有明显的“道统”意识。文章的这一部分谈到了方以智的“全均”式的会通,然而文章的重点不再于哲学的讨论,故而仅仅简单介绍,未作深入探讨。 第三部分,介绍方以智的方法论。无论“集大成”还是“三教会通”,方以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这表现在他家传的易学思维和对“中”的特殊理解上。在吸取佛教的理论之后,方以智提出了“.(?).”模式,并用此统摄和消弭(至少上表面上消弭了)诸多不同理论的矛盾。而他的美学思想也自觉地用上了这个模式。在这一部分,集中展现了方以智的“中”与“.(?).”的方法。 第四部分,方以智的美学思想。这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介绍了方以智的“道艺观”、“怨怒致中和”和“中边言诗”说。美学本是西方的哲学范畴,但东方同样有美的思想,它呈现出来的状貌,不同于西方。他没有明显的“二元对立”,理性与感性在东方美学里不能成为一组对立的概念范畴,我们的“道”的思想里实则从未出现“物我”的对立。在方以智的思想里艺术永远与“道”是不可分离的。他将“艺术”提升到“道”的地位,又用他“.(?).”的思想去统摄道艺表面上的差别。至于“中和”,则更多介绍了其老师觉浪道盛的观点,这观点的特殊性在于对“中和”的理解是以“时中”为中心的,显然“中”在方以智的思想里的包容性最强。“中边言诗”是方以智“中”的思想在诗学中的展现,他的核心是“中不废边”,取得形式与内容的和谐。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方以智的主要的美学思想在此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道艺 怨怒 中和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第一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8-10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问题10-11
- 第一章 方以智生平简介11-14
- 第二章 方以智思想的主要特点及方法论14-29
- 第一节 方以智思想的主要特点——集大成14-22
- 一. 集大成的表现15-21
- 小结21-22
- 第二节 方以智哲学的方法论特点22-29
- 一. 圆(?)22-26
- 二. 以“中”为方法的调和26-28
- 小结28-29
- 第三章 方以智的美学思想29-45
- 第一节 道喻于艺29-35
- 一、文道之辩29-32
- 二、方以智的道艺观32-35
- 第二节 怨怒致中和35-41
- 一、“怨”说35-38
- 二、怨怒由节宣而达中和38-41
- 第三节 中边言诗说41-44
- 一、中边言诗说的历史背景41-42
- 二、中边言诗说的内涵42-44
- 小结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附录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元青;;“质测即藏通几”说申论——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吴海生;方以智的实证认识观[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方以智美学思想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3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