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审美视角下的生活陶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2 02:30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有的造物活动都是围绕着人们的生活需求产生的,陶瓷的发明和创造也不例外。在我们华夏民族的陶瓷文化史中,原始先民制成的陶罐、陶碗等盛储器皿便是最早的生活陶瓷。生活陶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使用生活用器的时候只关注“用”本身,无暇顾及器物的美,从而忽略了器物的审美功能以及自身的心理感受。人们对于“慢生活”的渴望以及审美需求的不断增长要求陶艺家感受当下社会人们的多元化审美需求,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打动人心的瞬间,把清雅寄寓于生活用器之中,独抒性灵。在作品情感的表述中和使用者达成心灵上的共鸣,让自己的艺术创造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促进生活陶艺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生活陶艺的历史发展进程入手,对生活陶艺与生活、实用与审美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首先概述生活陶艺与生活的关系,对目前我国生活陶艺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生活陶艺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等方面论述生活陶艺的审美建构,同时注重生活陶艺的文化价值,了解生活陶艺对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最后,探究多元化审美视角下生活陶艺的价值变迁,了解现代生活和市场...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仰韶文化彩陶钵注:图片来自https://image.baidu.com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图1.2Donnagarderstriar制作的餐盘注:图片来自https://image.baidu.com饮食是一种艺术,若不为果腹,必追求食色。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期间,方觉生色”[1],美食健壮人的体魄,美器健全人的心灵,简约、精致的餐桌往往别有韵味。在人们追求个性表达,迫切希望回归自然情感的社会背景下,生活陶艺受到现代艺术观念的冲击,设计理念也开始发生转变,不再把实用性当做生活陶艺设计制作的第一标准,而更注重审美的表达,主张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融入创作之中,提高了审美在设计过程中的地位。(二)生活陶艺与茶具世界上最早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卷四之器记录了王公贵族品茶时用的二十四种器具,“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费矣”[2],由此可见当时贵族对茶器的使用非常讲究,同时又曰“碗越州上,鼎州次……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陆羽对各地的窑口所生产出的茶具进行比较,把“类玉”的瓷器作为茶具中的精品,玉质般的瓷器和翠色的茶相映生辉,不仅仅是味觉,也是审美感官的享受。翁辉东先生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提到:“工夫茶之特别之处,不在于茶之本质,而在于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饪”[3]。其中的精良不单单指做工精美的器具,更重要的是指审美,茶器体现的是使用者的审美,反映的是居室主人的修养,泡茶过程中的“闲情逸致”才是超越技法而存在的最重要的一环,这就是茶文化的精髓。陶瓷艺人根据不同场合的不同饮茶方式,制作出不同大小的茶具,为了防止茶[1]袁枚:《随缘食单》,1972年,第20页。[2]陆羽:《茶经》,公元780年,第四卷。[3]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1885年。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水温度过高烫伤手指,六朝时便设计出了茶托,到了康熙年间便出现了盖碗,如图1.3,盖碗茶盏由盖、碗、托组合而成,盖可以用来拨开漂浮的茶叶,在保温的前提下还可以防止烫手,盖碗托被赋予了“天、地、人”的寓意,既反映了我国陶瓷茶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表达了制作者的人性关怀。图1.3斗彩龙纹盖碗图1.4宋黑釉油滴碗注:图片来自https://image.baidu.com宋朝时盛行“斗茶”,由于斗茶喜用白茶,所以黑釉茶盏最为受用,以便于观察茶沫,其中建州的“建盏”最为著名,虽然黑釉茶盏都以黑色作为基本颜色(如图1.4宋黑釉油滴碗),但是在窑变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斑点,“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等奇特的釉面效果都为斗茶的过程增添了许多乐趣。在众多茶具之中,紫砂壶是茶具与茶文化契合的重要代表器物,其中以陈鸿寿设计,杨彭年、杨凤年制作的曼生十八式尤为经典(图1.5)。曼声十八式是书法、绘画、篆刻与紫砂艺术相互结合出现的产物,将诗词歌赋和金石书画有机、生动地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之中,是紫砂艺术中的瑰宝。这些壶型在此后无数次的复制和传承中,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变革和创新,衍生出众多的分支,更大程度的丰富了紫砂壶的体系。传统的紫砂壶注重在实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审美要求,现代的紫砂壶更加注重审美的价值,甚至把审美作为评价紫砂壶的第一要素,出现了专门以陈设为目的的紫砂壶,这标志着人们不再把实用性作为生活陶艺最重要的设计标准,比如紫砂壶系列中的“佛手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生活陶艺设计观念的革新[J]. 桑媛. 艺术科技. 2018(06)
[2]多元化审美对现代生活陶艺设计理念的影响分析[J]. 崔国顺. 大众文艺. 2017(14)
[3]现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生活陶艺符号价值体现[J]. 伍文华.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5(04)
[4]论源自生活的陶艺文化传承及创新[J]. 孙圣国. 中国陶瓷. 2015(07)
[5]景德镇手工生活陶艺的现状暨发展趋势探究[J]. 黄焕义,袁乐辉. 陶瓷学报. 2014(05)
[6]浅谈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差异[J]. 金钊. 景德镇陶瓷. 2013(06)
[7]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J]. 方李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6)
[8]人性化设计原则在环境陶艺设计中的应用——对人物理层次和情感层次的关怀[J]. 王亚红. 中国陶瓷工业. 2008(04)
[9]论手工生活陶瓷的工艺魅力[J]. 吕金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4)
[10]对生活陶艺发展的思考[J]. 游凌志. 中国陶瓷. 2007(09)
硕士论文
[1]生活陶瓷小众化发展与研究[D]. 包钰.四川美术学院 2017
[2]生活陶艺中自然情趣的运用[D]. 廖雨注.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论景德镇现代手工生活陶艺的状况与趋势[D]. 廖舒婕.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6
[4]市场语境下生活陶艺的发展研究[D]. 冯善鑫.齐鲁工业大学 2015
[5]生活陶艺的创新启迪[D]. 桑媛.青岛大学 2015
[6]浅析现代生活陶艺的创作手法[D]. 徐倩茹.吉林艺术学院 2015
[7]关于现代陶艺创作中人性化的研究[D]. 李阳.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
[8]生活陶艺设计的审美探析[D]. 曹艳玲.华南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7829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仰韶文化彩陶钵注:图片来自https://image.baidu.com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图1.2Donnagarderstriar制作的餐盘注:图片来自https://image.baidu.com饮食是一种艺术,若不为果腹,必追求食色。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期间,方觉生色”[1],美食健壮人的体魄,美器健全人的心灵,简约、精致的餐桌往往别有韵味。在人们追求个性表达,迫切希望回归自然情感的社会背景下,生活陶艺受到现代艺术观念的冲击,设计理念也开始发生转变,不再把实用性当做生活陶艺设计制作的第一标准,而更注重审美的表达,主张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融入创作之中,提高了审美在设计过程中的地位。(二)生活陶艺与茶具世界上最早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卷四之器记录了王公贵族品茶时用的二十四种器具,“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费矣”[2],由此可见当时贵族对茶器的使用非常讲究,同时又曰“碗越州上,鼎州次……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陆羽对各地的窑口所生产出的茶具进行比较,把“类玉”的瓷器作为茶具中的精品,玉质般的瓷器和翠色的茶相映生辉,不仅仅是味觉,也是审美感官的享受。翁辉东先生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提到:“工夫茶之特别之处,不在于茶之本质,而在于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饪”[3]。其中的精良不单单指做工精美的器具,更重要的是指审美,茶器体现的是使用者的审美,反映的是居室主人的修养,泡茶过程中的“闲情逸致”才是超越技法而存在的最重要的一环,这就是茶文化的精髓。陶瓷艺人根据不同场合的不同饮茶方式,制作出不同大小的茶具,为了防止茶[1]袁枚:《随缘食单》,1972年,第20页。[2]陆羽:《茶经》,公元780年,第四卷。[3]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1885年。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水温度过高烫伤手指,六朝时便设计出了茶托,到了康熙年间便出现了盖碗,如图1.3,盖碗茶盏由盖、碗、托组合而成,盖可以用来拨开漂浮的茶叶,在保温的前提下还可以防止烫手,盖碗托被赋予了“天、地、人”的寓意,既反映了我国陶瓷茶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表达了制作者的人性关怀。图1.3斗彩龙纹盖碗图1.4宋黑釉油滴碗注:图片来自https://image.baidu.com宋朝时盛行“斗茶”,由于斗茶喜用白茶,所以黑釉茶盏最为受用,以便于观察茶沫,其中建州的“建盏”最为著名,虽然黑釉茶盏都以黑色作为基本颜色(如图1.4宋黑釉油滴碗),但是在窑变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斑点,“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等奇特的釉面效果都为斗茶的过程增添了许多乐趣。在众多茶具之中,紫砂壶是茶具与茶文化契合的重要代表器物,其中以陈鸿寿设计,杨彭年、杨凤年制作的曼生十八式尤为经典(图1.5)。曼声十八式是书法、绘画、篆刻与紫砂艺术相互结合出现的产物,将诗词歌赋和金石书画有机、生动地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之中,是紫砂艺术中的瑰宝。这些壶型在此后无数次的复制和传承中,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变革和创新,衍生出众多的分支,更大程度的丰富了紫砂壶的体系。传统的紫砂壶注重在实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审美要求,现代的紫砂壶更加注重审美的价值,甚至把审美作为评价紫砂壶的第一要素,出现了专门以陈设为目的的紫砂壶,这标志着人们不再把实用性作为生活陶艺最重要的设计标准,比如紫砂壶系列中的“佛手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生活陶艺设计观念的革新[J]. 桑媛. 艺术科技. 2018(06)
[2]多元化审美对现代生活陶艺设计理念的影响分析[J]. 崔国顺. 大众文艺. 2017(14)
[3]现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生活陶艺符号价值体现[J]. 伍文华.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5(04)
[4]论源自生活的陶艺文化传承及创新[J]. 孙圣国. 中国陶瓷. 2015(07)
[5]景德镇手工生活陶艺的现状暨发展趋势探究[J]. 黄焕义,袁乐辉. 陶瓷学报. 2014(05)
[6]浅谈日用瓷与生活陶艺的差异[J]. 金钊. 景德镇陶瓷. 2013(06)
[7]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J]. 方李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6)
[8]人性化设计原则在环境陶艺设计中的应用——对人物理层次和情感层次的关怀[J]. 王亚红. 中国陶瓷工业. 2008(04)
[9]论手工生活陶瓷的工艺魅力[J]. 吕金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4)
[10]对生活陶艺发展的思考[J]. 游凌志. 中国陶瓷. 2007(09)
硕士论文
[1]生活陶瓷小众化发展与研究[D]. 包钰.四川美术学院 2017
[2]生活陶艺中自然情趣的运用[D]. 廖雨注.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论景德镇现代手工生活陶艺的状况与趋势[D]. 廖舒婕.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6
[4]市场语境下生活陶艺的发展研究[D]. 冯善鑫.齐鲁工业大学 2015
[5]生活陶艺的创新启迪[D]. 桑媛.青岛大学 2015
[6]浅析现代生活陶艺的创作手法[D]. 徐倩茹.吉林艺术学院 2015
[7]关于现代陶艺创作中人性化的研究[D]. 李阳.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
[8]生活陶艺设计的审美探析[D]. 曹艳玲.华南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7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1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