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体与仿宋体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11:48
字体设计的基础是印刷字体,若缺乏文字的理论知识及印刷字体设计的基本功,对视觉传达的效果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对印刷字体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从理论入手,结合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宋体和仿宋体同属于四大印刷字体,这两款字体演进是中国字体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发展过程也是字形不断规范的过程,宋体端正、横细竖粗、笔画对比强烈,仿宋体均匀、细长硬挺。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字体的历史源流;论文第二部分从字形和排版两方面对宋体与仿宋体进行解析,总结二者的异同;论文最后探究二者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宋体之发展》张弥迪绘制
图 2.《仿宋体之发展》张弥迪绘制这两款字体演进是中国字体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发展过程也是字形不断规范的过程,只是不同时期的规范程度不同。2.1.3 排版方式从甲骨文到清末民初,我国书籍的排版方式都是竖排版。从整体上来看,竖排版是上对齐,下部的字没有做严格要求,有对齐的和没对齐的情况。从内容上来看,错落有致的排版有着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显得更加主次分明。竖排的分栏类似于西文排版中的网格,从右至左的传统书写习惯让书本更具书卷气。(见图 3)
图 3.竖排版样式《四书集注》朱熹清朝的终结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大门被打开后随之带来了自由民主的新风气。民国时期的书籍受到西方现代书籍及先进印刷技术的影响,进入了“洋装书”的阶段。胶装书、平装书这样的书籍形式更加机械、有效率,传统的书籍装帧形式受到巨大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加上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的传播,横排版开始多了起来,有段时间市面上的书籍出现了竖横排版并存的状况。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外来引进的书籍和翻译的书籍已经大量选择横排版方式印行。1955年,文化部颁布的《关于汉文书稿、杂志横排版的原则规定》基本统一了从左至右的横排版方式。2.2 字库的形成计算机的出现后,印刷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字模的制作方式已经无法跟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仪新人文宋字体设计的方法、过程与展望[J]. 陈嵘. 装饰. 2016(09)
[2]传承与创新——汉仪字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探索[J]. 赵毅平. 装饰. 2016(07)
[3]文字设计的功能性在信息化新媒体中的应用[J]. 彭娅菲. 艺术评论. 2015(10)
[4]新媒体中的汉字字体设计——新媒体时代社会属性对汉字字体设计的影响研究[J]. 魏力敏,廖宗珩. 中国包装工业. 2014(16)
[5]基于新媒体字体设计的互动性研究[J]. 董璐. 美术教育研究. 2014(12)
[6]新媒体环境下字体设计的多元化发展[J]. 房旭. 包装世界. 2014(03)
[7]字面大小与阅读效果浅析[J]. 徐学成. 印刷杂志. 2013(09)
[8]汉字印刷字体横竖粗细数据分档规范探析[J]. 原伟民. 印刷杂志. 2012(01)
[9]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字体选择[J]. 赵雯.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1(08)
[10]什么是宋体、仿宋体和聚珍仿宋本?[J]. 陈虎. 国学. 2010(11)
硕士论文
[1]中国仿宋体发展历史研究[D]. 王佩娇.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9447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宋体之发展》张弥迪绘制
图 2.《仿宋体之发展》张弥迪绘制这两款字体演进是中国字体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发展过程也是字形不断规范的过程,只是不同时期的规范程度不同。2.1.3 排版方式从甲骨文到清末民初,我国书籍的排版方式都是竖排版。从整体上来看,竖排版是上对齐,下部的字没有做严格要求,有对齐的和没对齐的情况。从内容上来看,错落有致的排版有着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显得更加主次分明。竖排的分栏类似于西文排版中的网格,从右至左的传统书写习惯让书本更具书卷气。(见图 3)
图 3.竖排版样式《四书集注》朱熹清朝的终结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大门被打开后随之带来了自由民主的新风气。民国时期的书籍受到西方现代书籍及先进印刷技术的影响,进入了“洋装书”的阶段。胶装书、平装书这样的书籍形式更加机械、有效率,传统的书籍装帧形式受到巨大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加上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的传播,横排版开始多了起来,有段时间市面上的书籍出现了竖横排版并存的状况。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外来引进的书籍和翻译的书籍已经大量选择横排版方式印行。1955年,文化部颁布的《关于汉文书稿、杂志横排版的原则规定》基本统一了从左至右的横排版方式。2.2 字库的形成计算机的出现后,印刷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字模的制作方式已经无法跟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仪新人文宋字体设计的方法、过程与展望[J]. 陈嵘. 装饰. 2016(09)
[2]传承与创新——汉仪字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探索[J]. 赵毅平. 装饰. 2016(07)
[3]文字设计的功能性在信息化新媒体中的应用[J]. 彭娅菲. 艺术评论. 2015(10)
[4]新媒体中的汉字字体设计——新媒体时代社会属性对汉字字体设计的影响研究[J]. 魏力敏,廖宗珩. 中国包装工业. 2014(16)
[5]基于新媒体字体设计的互动性研究[J]. 董璐. 美术教育研究. 2014(12)
[6]新媒体环境下字体设计的多元化发展[J]. 房旭. 包装世界. 2014(03)
[7]字面大小与阅读效果浅析[J]. 徐学成. 印刷杂志. 2013(09)
[8]汉字印刷字体横竖粗细数据分档规范探析[J]. 原伟民. 印刷杂志. 2012(01)
[9]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字体选择[J]. 赵雯.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1(08)
[10]什么是宋体、仿宋体和聚珍仿宋本?[J]. 陈虎. 国学. 2010(11)
硕士论文
[1]中国仿宋体发展历史研究[D]. 王佩娇.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9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5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