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民间剪纸在现代服饰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07:47
  民间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因其特殊的呈现样式和视觉效果,被众多现代设计师借以作为设计素材频繁使用。针对现代服饰包装设计缺乏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的现象,本选题通过对民间剪纸的视觉形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剪纸艺术的造型、色彩和构图原则,以此来加深我们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发掘其中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求的内容。最终帮助我们拓展思维,将剪纸的视觉语言更好的与服饰包装设计相融合。创造出具有传统内涵的现代服饰包装作品,在丰富现代设计视觉语言的同时,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拓宽道路。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间剪纸在现代服饰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图1辛爱英《蛇年铜钱》纸艺网?

二十四孝,个人情感,画面,王祥


过于细腻的部分。所以在进行创作时,剪纸艺人需要对客观形像进行概括提炼,去除??无关紧要的部分,选取物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表现,创造出简练而又富有形式语言的艺??术形象,借以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如图3取材自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王??祥卧冰》,画面中人物、鲤鱼和飞鸟的形象都采用了简练概括的造型特征,王祥的形??象简括成剪影的形式,鱼和飞鸟的形象也非常简洁,虽然作者省去了很多细节刻画,??但是画面整体效果强烈,充分传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设计观念。??图3程建礼《王祥卧冰》纸艺网??Figure3?Cheng?jianli?Wang?Xiang?lying?ice?Paper?network??4??

民间,资料,剪纸,作品


发内心情感和传达美好生活愿望的精神寄托,所反映的内容大多具有吉祥寓意,主要??表现我国劳动人民乐观积极的生活面貌。剪纸艺人多采用谐音、借喻和象征符号的形??式进行创作,作品中多传达幸福美好的寓意。例如图4剪纸作品《连年有余》采用谐??音的手法,画面中的“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代表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意思。再如以“鸡”谐音“吉”,传达吉利之意,以“鹿”谐音“路”表示??顺利之意,以“枣”谐音“早”,“桂”谐音“贵”,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意为早??生贵子。在运用借喻手法的剪纸作品中,也传达出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特征。如图??5剪纸作品《榴开百子》,以石榴为主要形象,借用其籽多的典型特点,来寓意“多??子”,传达出劳动人民期望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关于剪纸中象征符号的使用,较多??用来表示对于生命的向往或者辟邪之用。如图6,是剪纸中表达对生命的崇拜和用来??驱邪的典型形象一抓髻娃娃。在民间习俗中抓髻娃娃代表了繁衍生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剪纸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 程雯雯,许春艳.  大众文艺. 2017(07)
[2]图形创意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张雨.  作家. 2011(20)
[3]剪纸艺术形态研究和现代延展[J]. 王婷婷.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1(01)
[4]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J]. 张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3)
[5]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融入和应用[J]. 刘飞.  教育革新. 2008(06)
[6]浅论现代礼品包装设计的文化观[J]. 伍云秀.  商场现代化. 2008(17)
[7]包装与文化[J]. 董斌,王海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7(04)
[8]中国传统审美与现代包装设计[J]. 张大鲁.  装饰. 2006(06)
[9]民族化包装的形式特征[J]. 常芳.  包装工程. 2005(05)
[10]包装设计与社会文化[J]. 夏晓春.  包装工程. 2004(02)

硕士论文
[1]扬州剪纸与陕西剪纸艺术特征比较研究[D]. 杜媛媛.扬州大学 2013
[2]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D]. 秦媛媛.沈阳师范大学 2011
[3]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 别淑花.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民间剪纸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D]. 崔萌萌.山东大学 2010
[5]中国民间传统图案的审美内涵与现代设计[D]. 钟玮.苏州大学 2008
[6]马蒂斯绘画与东方绘画的同构性[D]. 肖翠萍.山东师范大学 2005
[7]论民间剪纸造型方式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D]. 孙雁.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9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69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0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