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艺术空间展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07:47
现如今虚拟现实的迅速发展带动着艺术家以这种新型媒介方式展现他们的艺术作品。虚拟现实的自身特点在融入艺术创作时更加突出了艺术家想要带给观众的感受。传统的展览形式以美术馆为主,而艺术品在展示时往往受制于场地的界限、空间、地域等问题,展览形式大多如一。充分利用虚拟现实的各种技术特点,使艺术展示更加多样,更具有现代的特色,使人耳目一新。作为一个线上虚拟形式,从场地、空间、地域、体验等都不再限制艺术家的想象。我们在借鉴虚拟现实技术特点的同时,将其运用在艺术空间,以虚拟的展示形式呈现。虚拟现实空间展示既区别于现实的展示,又建立在现实的空间上,以此展开论述。结合我的毕业设计作品,对其现状、特性、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对其存在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在一步步地优化,但在面对家庭和个人的用户上并不普遍
这个展出只有18天的艺术展览囊括了众多现当代许多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展出规定??参观的时间较短,给许多观众带来了不便,因此许多人错过了此展览的参观机会。??将对“献给爱丽舍”这以展览进行三维重构,使其以虚拟空间的展示呈现。希望此??次的实践能够为将来的展览趋势做更好的研究,将展览进行保存和收藏,让没有机会观??赏的人可以有再次观赏的机会。??r?/??I?'?/??I?\?m:?:?|T?喔??图3-2??3.?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为两部分,手机状态下的预览和虚拟空间优化后的预览。??对前期调研的结果决定对实地场馆进行拍摄采集图像信息。使用Kinect摄像机对场??馆空间进行各个方位深度信息采集,并对关键位置进行全方位的细节拍摄。之后通过对??信息采集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虚拟坐标系,形成虚拟展览模型。将模型放置手机??端对其进行整体和全方位的预览,并建设手机VR模式,通过手机端进行虚拟空间的体验。??通过三维重建后,对虚拟模型又进行了深度的优化。将虚拟模型放置在VR头显中,??对场馆场景进行加工再创造,并添加手柄进行位置移动,使体验进一步升级。??13??
3.?2.1手机模式预览??以三维重建出的模型为基础,增加第一人称摄像机,利用手机螺旋仪契合用户头部??运动,编写视觉凝视跳转功能的代码,选取模型中合适的锚点进行场景跳转设置。这一??部分则通过将产品放置手机VR盒子中进行深一步“沉浸式”的观赏。??展览通过建立虚拟模型放置在手机端,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在手机呈现出展览的??预览模式。在手机端下方设置三个模式,产品信息、效果预览和VR模式,用户通过点??击切换进行不同的模式进行查看。??使用视觉效果突出的icon,使用户在进入手机端时,即可看到整体的展览效果和简??洁的icon提示按钮。??ii??图3-3??虚拟艺术展视觉设计上,以纯灰色背景为主,突出展览的主题。按钮的下方分别设??置文字介绍、片面模式和VR模式的icon,方便人们的切换。??效果预览模式以3D和平面两种形式呈现。在手机中设计出按钮效果,以便在手机上??通过手部滑动对虚拟模型进行放大、缩孝平面、3D效果等自由的查看,如下图所示:??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谈虚拟现实课程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实践[J]. 高一方. 才智. 2017(36)
[2]虚拟现实艺术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 姜杨. 黑龙江科学. 2017(24)
[3]关于沉浸式传播的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策略分析[J]. 杨浩婕,邱雅慧. 设计. 2017(19)
[4]从触觉到嗅觉:还要多久才能真正做到“虚拟现实”?[J]. 廪实. 互联网周刊. 2017(11)
[5]论萨特想象美学理论在虚拟现实艺术中的体现[J]. 潘溯源. 艺术百家. 2017(03)
[6]基于沉浸式传播的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策略[J]. 黄心渊,陈柏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1)
[7]人的感官生理结构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循环影响关系[J]. 刘昊君. 新媒体与社会. 2016(01)
[8]虚拟现实技术给视觉艺术带来变革[J]. 高尔东. 美术研究. 2016(03)
[9]隐蔽在现实中的虚拟——虚拟现实VR视觉影像创作谈[J]. 李金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6(03)
[10]基于虚拟现实的力反馈交互系统应用技术[J]. 陆九如,杭鲁滨,黄晓波,付志宇,秦伟. 轻工机械. 2016(02)
博士论文
[1]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D]. 孙晓娜.山东大学 2017
[2]虚拟现实镜对人眼视觉功能的影响[D]. 郭东煜.浙江大学 2017
[3]多视角立体三维重建方法研究[D]. 李兆歆.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设计展示中的应用研究[D]. 何力.湖北工业大学 2017
[2]沉浸式虚拟现实心理放松游戏的设计及体验研究[D]. 余艾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3]一种虚拟嗅觉气味生成装置的研发[D]. 余岭.浙江理工大学 2014
[4]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 张继.山东大学 2010
[5]虚拟手术力反馈人机交互控制系统研究[D]. 王莉娟.上海交通大学 2010
[6]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研究[D]. 邱枫.武汉理工大学 2008
[7]论身临其境的艺术设计——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研究[D]. 曹戍.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98447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在一步步地优化,但在面对家庭和个人的用户上并不普遍
这个展出只有18天的艺术展览囊括了众多现当代许多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展出规定??参观的时间较短,给许多观众带来了不便,因此许多人错过了此展览的参观机会。??将对“献给爱丽舍”这以展览进行三维重构,使其以虚拟空间的展示呈现。希望此??次的实践能够为将来的展览趋势做更好的研究,将展览进行保存和收藏,让没有机会观??赏的人可以有再次观赏的机会。??r?/??I?'?/??I?\?m:?:?|T?喔??图3-2??3.?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为两部分,手机状态下的预览和虚拟空间优化后的预览。??对前期调研的结果决定对实地场馆进行拍摄采集图像信息。使用Kinect摄像机对场??馆空间进行各个方位深度信息采集,并对关键位置进行全方位的细节拍摄。之后通过对??信息采集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虚拟坐标系,形成虚拟展览模型。将模型放置手机??端对其进行整体和全方位的预览,并建设手机VR模式,通过手机端进行虚拟空间的体验。??通过三维重建后,对虚拟模型又进行了深度的优化。将虚拟模型放置在VR头显中,??对场馆场景进行加工再创造,并添加手柄进行位置移动,使体验进一步升级。??13??
3.?2.1手机模式预览??以三维重建出的模型为基础,增加第一人称摄像机,利用手机螺旋仪契合用户头部??运动,编写视觉凝视跳转功能的代码,选取模型中合适的锚点进行场景跳转设置。这一??部分则通过将产品放置手机VR盒子中进行深一步“沉浸式”的观赏。??展览通过建立虚拟模型放置在手机端,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在手机呈现出展览的??预览模式。在手机端下方设置三个模式,产品信息、效果预览和VR模式,用户通过点??击切换进行不同的模式进行查看。??使用视觉效果突出的icon,使用户在进入手机端时,即可看到整体的展览效果和简??洁的icon提示按钮。??ii??图3-3??虚拟艺术展视觉设计上,以纯灰色背景为主,突出展览的主题。按钮的下方分别设??置文字介绍、片面模式和VR模式的icon,方便人们的切换。??效果预览模式以3D和平面两种形式呈现。在手机中设计出按钮效果,以便在手机上??通过手部滑动对虚拟模型进行放大、缩孝平面、3D效果等自由的查看,如下图所示:??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谈虚拟现实课程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实践[J]. 高一方. 才智. 2017(36)
[2]虚拟现实艺术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 姜杨. 黑龙江科学. 2017(24)
[3]关于沉浸式传播的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策略分析[J]. 杨浩婕,邱雅慧. 设计. 2017(19)
[4]从触觉到嗅觉:还要多久才能真正做到“虚拟现实”?[J]. 廪实. 互联网周刊. 2017(11)
[5]论萨特想象美学理论在虚拟现实艺术中的体现[J]. 潘溯源. 艺术百家. 2017(03)
[6]基于沉浸式传播的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策略[J]. 黄心渊,陈柏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1)
[7]人的感官生理结构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循环影响关系[J]. 刘昊君. 新媒体与社会. 2016(01)
[8]虚拟现实技术给视觉艺术带来变革[J]. 高尔东. 美术研究. 2016(03)
[9]隐蔽在现实中的虚拟——虚拟现实VR视觉影像创作谈[J]. 李金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6(03)
[10]基于虚拟现实的力反馈交互系统应用技术[J]. 陆九如,杭鲁滨,黄晓波,付志宇,秦伟. 轻工机械. 2016(02)
博士论文
[1]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D]. 孙晓娜.山东大学 2017
[2]虚拟现实镜对人眼视觉功能的影响[D]. 郭东煜.浙江大学 2017
[3]多视角立体三维重建方法研究[D]. 李兆歆.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设计展示中的应用研究[D]. 何力.湖北工业大学 2017
[2]沉浸式虚拟现实心理放松游戏的设计及体验研究[D]. 余艾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3]一种虚拟嗅觉气味生成装置的研发[D]. 余岭.浙江理工大学 2014
[4]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 张继.山东大学 2010
[5]虚拟手术力反馈人机交互控制系统研究[D]. 王莉娟.上海交通大学 2010
[6]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研究[D]. 邱枫.武汉理工大学 2008
[7]论身临其境的艺术设计——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研究[D]. 曹戍.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98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9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