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庄子》之“无”的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2-01-02 08:44
  "无"是《庄子》思想的主题,"无"之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无"既不是空无,也不是虚无,而是蕴含了五层含义:一是与"有"共在的"无";二是"有"之"无",这是对自然之"有"的超越;三是作为否定的"无",即对人为之"有"的否定;如果说前三种"无"构成了"物"之"无"的内涵的话,那么,第四种"无"则是形而上的"道"之"无",它是万物的原初本性,也是前三种"无"存在的基底;第五种"无"是"无无",与其说它是"道"之"无"的否定,毋宁说它是真正的"道"之"无",它要否定任何将"无"变成"有"的企图。《庄子》之"无"的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显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路。因此,对于中国美学而言,审美既不能见物不见人(道),也不能见"有"不见"无"。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50(02)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 《庄子》之“无”的思想意蕴
二 《庄子》之“无”的美学意义的三大呈现
    (一) 物之“无”的美学意义
        1.与“有”共在的“无”的美学意义
        2.“有”之“无”的美学意义
        3.作为否定的“无”的美学意义
    (二) 道之“无”的美学意义
    (三) 道之“无”的自我否定的美学意义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庄子》中“无言”的三重意蕴及其内在理路[J]. 朱松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2]论《庄子》之“无”的三重意蕴[J]. 朱松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本文编号:3563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63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