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神物造型设计及其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01-17 03:09
《山海经》是起源于中国的一本描述各种神物和地理科学的古代著作,据了解是由战国中后期的年代,一直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者是由蜀国的人进行的著作。它是一部宏伟壮丽的著作,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以及跨越多重学科领域,它的学术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还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学科,它大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同时,《山海经》也算是我们人类祖先最早的一部迁徙史。由于它内容庞杂,繁复,包罗万象,有点类似今天的地理书,史书,游记,气象学,工具书等等,像是一本记录写实的日记。因为我们祖先在迁徙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文字,他们只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体验,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相传,最后在先秦形成文字的时候,把这些见闻故事记录了下来,以传后世。《山海经》作为我国最经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历史悠久,对研究世界,研究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山海经》众多的内容中,神鬼、异兽方面的记载算是比较经典的内容之一,这些神物让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古代的一系列生态的环境有所了解,以及古人对那些未知事物的态度和想象。而这些记载着长相奇特的神物们,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以及...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普通雕鹰头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此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大致的逐句翻译,从第一句话“又东五百里,鹿吴之山” 里,我们可以想到的意思就是再往东走五百里的样子,这里会到达座山,然后这座山的名字就叫做鹿吴山。 这里“又”的意思就是“再,更”的思,然后原文提到了“上无草木,多金石”,这里的意思是说明在这座山上,不到任何的花草与其他植物,但是相反的,这里有许多丰富的金属矿石,还有玉。“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大致的意思是泽更水是以这座山作水的源头,然后往南边流,就流入了滂水。 “水有兽焉,名曰蛊雕” ,这里引出了蛊雕这个神物,可翻译成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然后接下来就描述蛊雕的形态特征的记载,即 “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说明了蛊雕的形状特征,像鹰,但不是普通的鹰,它头上是长着角的,它的声特别像婴儿的哭声,而且它还会吃人。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提取出三个比较明显的形态特点,一个是“状雕”,一个是“而有角”,然后它“是食人”。那么在为其进行造型设计的过中,我先通过文献书籍以及其他资料,寻找到普通的雕鹰的样貌特征(图 3-1再在其基础上增加“角”的特点(图 3-2)。
使其成为有四肢的野兽形态,配以类似猛虎雄狮的面孔(图3-3),结合雕鹰本来的样貌,去掉翅膀但保有羽毛,最终设计成野兽和雕鹰融合的一种新造型,并同时拥有 3 个雕鹰头部的神物形象(图 3-4),更加的夸张,邪恶,也是在符合《山海经》里对蛊雕的相貌记载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风格化的尝试与探索研究。图 3-3 兽性的面孔设计 图 3-4 蛊雕最终造型设计3.2 “天狗”的研究及其造型设计在《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内容里,有个神物被称为天狗,原文是这样来说明它:“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⑤那么再将其翻译,可以翻译成: 从西边走个三百里,会到一座山脉,这个山脉就是所谓的阴山,然后有一条水叫浊欲水,这条水是从阴山开始流出,并且从南边流到了番泽里,在这水里,有着许多贝壳,这些贝壳是由许多颜色组成的。山中有一种野兽,它形状像野猫(狸在这里的意思代表狸猫,野猫的意思),它有着白脑袋,被称为天狗,同时它发出的声音很特别,类似“榴榴” 的声音,如果饲养天狗的话,那么它可以帮你抵御邪恶的东西。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提取出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其状如狸”,“而白首”和“可以御凶”。那么我为它进行造型的设计的时候,就要抓住这 3 个主要特点,首先,在“其状如狸”这个方面,我要先找出野猫的基本形态特征(图 3-5),但是同时又要符合天狗本身的“犬,狗”的身份(图 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 李砚祖. 文艺研究. 2006(12)
[2]中国《山海经》研究述略[J]. 胡远鹏.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03)
[3]中国神话的分类与『山海经』的文献价值[J]. 赵沛霖. 文艺研究. 1997(01)
硕士论文
[1]谈《山海经》的信仰民俗及其文学价值[D]. 沈士军.广西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93928
【文章来源】: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普通雕鹰头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此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大致的逐句翻译,从第一句话“又东五百里,鹿吴之山” 里,我们可以想到的意思就是再往东走五百里的样子,这里会到达座山,然后这座山的名字就叫做鹿吴山。 这里“又”的意思就是“再,更”的思,然后原文提到了“上无草木,多金石”,这里的意思是说明在这座山上,不到任何的花草与其他植物,但是相反的,这里有许多丰富的金属矿石,还有玉。“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大致的意思是泽更水是以这座山作水的源头,然后往南边流,就流入了滂水。 “水有兽焉,名曰蛊雕” ,这里引出了蛊雕这个神物,可翻译成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然后接下来就描述蛊雕的形态特征的记载,即 “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说明了蛊雕的形状特征,像鹰,但不是普通的鹰,它头上是长着角的,它的声特别像婴儿的哭声,而且它还会吃人。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提取出三个比较明显的形态特点,一个是“状雕”,一个是“而有角”,然后它“是食人”。那么在为其进行造型设计的过中,我先通过文献书籍以及其他资料,寻找到普通的雕鹰的样貌特征(图 3-1再在其基础上增加“角”的特点(图 3-2)。
使其成为有四肢的野兽形态,配以类似猛虎雄狮的面孔(图3-3),结合雕鹰本来的样貌,去掉翅膀但保有羽毛,最终设计成野兽和雕鹰融合的一种新造型,并同时拥有 3 个雕鹰头部的神物形象(图 3-4),更加的夸张,邪恶,也是在符合《山海经》里对蛊雕的相貌记载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风格化的尝试与探索研究。图 3-3 兽性的面孔设计 图 3-4 蛊雕最终造型设计3.2 “天狗”的研究及其造型设计在《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内容里,有个神物被称为天狗,原文是这样来说明它:“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⑤那么再将其翻译,可以翻译成: 从西边走个三百里,会到一座山脉,这个山脉就是所谓的阴山,然后有一条水叫浊欲水,这条水是从阴山开始流出,并且从南边流到了番泽里,在这水里,有着许多贝壳,这些贝壳是由许多颜色组成的。山中有一种野兽,它形状像野猫(狸在这里的意思代表狸猫,野猫的意思),它有着白脑袋,被称为天狗,同时它发出的声音很特别,类似“榴榴” 的声音,如果饲养天狗的话,那么它可以帮你抵御邪恶的东西。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提取出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其状如狸”,“而白首”和“可以御凶”。那么我为它进行造型的设计的时候,就要抓住这 3 个主要特点,首先,在“其状如狸”这个方面,我要先找出野猫的基本形态特征(图 3-5),但是同时又要符合天狗本身的“犬,狗”的身份(图 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 李砚祖. 文艺研究. 2006(12)
[2]中国《山海经》研究述略[J]. 胡远鹏.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03)
[3]中国神话的分类与『山海经』的文献价值[J]. 赵沛霖. 文艺研究. 1997(01)
硕士论文
[1]谈《山海经》的信仰民俗及其文学价值[D]. 沈士军.广西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93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9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