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知白守黑”在汉字造型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15:21
  本文分析研究了“知白守黑”在汉字中的应用。首先引用了“知白守黑”的辩证关系,探究了“知白守黑”的构成依据,然后结合空间角度引申并构建出“气韵”的概念点,最后阐述“气韵”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到汉字造型中。其中以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宇宙观来探求汉字空间的构成与应用,旨在研究具有“气韵”特征的汉字,从而实现“知白守黑”的美学价值。目前关于“知白守黑”的理论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知白守黑”中一白一黑的表层,对“知白守黑”在汉字中的应用也有很多方面。本课题尝试从空间角度切入,将“知白守黑”与汉字空间构成结合阐述。具体通过“气韵”来探讨“知白守黑”与汉字之间的隐性深层联系,让汉字造型具有理论支撑与创新意义。 

【文章来源】: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知白守黑”在汉字造型中的应用研究


好的设计图

汉字,海报,感情,文字


第三章“气韵”在汉字中的表现与应用12的布局为主要表现。汉字的空间构成以相互共生、虚实互换为指导,从中可以梳理出“流动”“虚白”、“实黑”的空间特点,而这些空间特征都可阐述为“气韵”。以现代设计大师靳埭强设计的招贴《文字感情》(图3-1)用汉字水墨艺术与文房四宝为元素,设计出一幅作品。分别以汉字造型中:水、云、山、风为主要元素,结合着文房四宝,映衬出:行云流水、闲逸如云、恩重于山如沐春风的文化寓意。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将汉字书法运用在素色白纸上,通过汉字的“意象”特征,结合文房用具,挥洒着流动的水墨,表达了汉字在“气韵”空间特征的影响下散发着无限的生命力。图3-1文字的感情——汉字主题海报Picture3-1thefeelingsofcharacters--Chinesecharacterthemeposter3.3“气韵”在汉字中的表现通过对“气韵”的探究与构建后,分析出汉字本身的“意象”特征以及汉字书写时的“气韵”表现,都是对“知白守黑”的空间关系讨论。其中在对“气韵”进行探究时,

作者,汉字,意象,气韵


第三章“气韵”在汉字中的表现与应用13汉字“意象”的特征表现出“气韵”的空间特征,这也是“知白守黑”中“气韵”空间构成的表现。综合分析,汉字中“气韵”的表现是衡量“知白守黑”辩证关系的关键,也是汉字“意象”的空间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气韵”在汉字中的表现,需要从汉字本身的意义阐述。杉浦康平先生曾提出:汉字超越了单纯的文字意义,变化成各种物,又回归汉字诞生的原点。结合前几章的研究讨论,可归纳为物--象--“取象”--“意象”--“道”(大象)。具体表现以“取象”为形式,通过“意象”为内容呈现出来。“取象”与“意象”体现出汉字的空间关系构成的关键,其中蕴含的道家思想最为典型的是对“知白守黑”辩证关系的阐述。汉字之间的排列是象形的组合关系,单个汉字的象形与象形在相互融合、叠印中构成空间。其中“取象”是对汉字空间的描述,是有形的,实的。而这里的“意象”在汉字空间中具有流动特点,是无形的,虚的。因此,在汉字构成中“取象”的表现到“意象”的内容落实,是对“气韵”空间构成及关系的描述。其中,汉字的“意象”特征是通过汉字的“取象”来描述的,蕴含了汉字的整个运动过程的变化,在空间中具有运动的特点。再其中,汉字“意象”不仅包括了对虚白、实黑的空间构成的表现,也蕴含“知白守黑”辩证关系的体现。因此,汉字在“气韵”空间中具有“意象”的特征。通过对汉字构成关系的理解,推断出以下图表。如下图3-2所示。图3-2作者自绘Figure3-2Authorself-painting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宇宙观中的空间观念刍论[J]. 王世进,蒋文学.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J]. 宗白华.  哲学研究. 1962(01)



本文编号:3594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94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