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童玩之七巧图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12:00
  七巧图的名称由来出自清代陆以湉的《冷庐杂识·七巧图》,其内曰:“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馀,体物肖形,随手变换。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由此可见,七巧图也是一种游戏的玩具。所谓“教之本,益之巧”,七巧图能够变化出千种“花式”,它的创造过程中一定蕴含了古人的巧思,而这种“巧”其根本应该也是立于“寓教于乐”的。清朝嘉庆年间(1813年)曾出《七巧图合璧》刻本,此书虽只有二十余页,却利用七块小板拼合出许多图案,这些图案大多为民间常用器物,或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等。这本书也是迄今我们所能看到最早的关于记录七巧板的专著。又有清代《七巧八分图》,也称《秋芬室七巧图》,全书共十六卷,由钱芸吉编撰。钱芸吉幼时天资聪颖,酷爱七巧图,与其兄长钱辰吉闲暇时搜集辑录前人作品的同时,自己创作拼排图形,历时十余年共得一千五百余图。钱芸吉去世后,长女王念慈、丈夫王其阮整理其半生心血,王其阮作序、钱陆题词,于同治十一年(1872)刊行,版藏于王氏求是斋中。这两本是明确记载“七巧图”的古籍文献。七巧图的实际产生,一般认为是由古代用具“几”衍变发展而来。几是古人踞之以息、以读、以...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目的
    二、选题依据及主要概念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七巧图源流考
    第一节 矩形之究
        一、矩
            (一)汉字中的矩
            (二)规矩纹铜镜
            (三)“伏羲执矩,女娲执规”图
        二、勾股
        三、弦图
    第二节 燕几之究
    第三节 蝶几之究
第二章 七巧图形式演变过程
    第一节 拼几游戏
        一、“燕几图”
        二、“蝶几图”
    第二节 拼板游戏
        一、七巧图(七巧板)
        二、益智图(十五巧板)
第三章 古籍文献中七巧图的记载
    第一节 《广阳杂记》中有关七巧图的记载
    第二节 《七巧新谱》中有关七巧图的记载
    第三节 《秋芬室七巧八分图》中有关七巧图的记载
    第四节 《重刊燕几图蝶几图》中有关七巧图的记载
    第五节 《七巧世界》中有关七巧图的记载
    第六节 《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中有关七巧图的记载
第四章 七巧图的内涵
    第一节 寓意吉祥
    第二节 寓意乞巧
    第三节 寓意智慧
第五章 七巧图的延伸及发展(我的设计实践)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几图考[J]. 邹清泉.  文艺研究. 2012(02)
[2]汉代画像石规矩图的图学及其文化意义[J]. 刘克明.  碑林集刊. 2010(00)
[3]“规矩纹”铜镜考辩[J]. 王敬.  江西文物. 1991(03)



本文编号:3637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637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1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