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克罗齐美学思想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3 04:14
  20世纪表现主义美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演进,而克罗齐便是表现主义美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关于艺术独立性、精神哲学、直觉即表现的美学思想直接或间接启发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是在中西不同社会、文化、学科等背景下相互碰撞、交流、渗透的结果,在当今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反思过去中西交流过程中中国美学发展所带来的启迪,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克罗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为当下美学的继续前行提供一种借鉴。“五四运动”之后,克罗齐美学思想逐渐涌入中国,到20世纪40年代末,这种美学思想断断续续直接影响了国内胡梦华、滕固、林语堂、梁宗岱、邓以蛰、朱光潜等,本文从以下七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从历史事实出发,论述了克罗齐美学思想传入中国时中国正处于“对人的发现”和“表现主义盛行”的文化氛围,然后梳理了克罗齐美学思想在中国评介、翻译和争论的状况。第二章分析了滕固在克罗齐“直觉”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关于艺术“内经验”的主张和提倡“现代人中心生命”即文化建设。第三章首先考察了林语堂前期思想中隐藏着克氏美学的因子,之后由于时代、个人因素,林语堂接受传播克氏美学,借此...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状况
    0.2 选题的意义
    0.3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0.4 研究方法
1 克罗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接受语境
    1.1 克罗齐美学思想与中国相遇的文化氛围
        1.1.1 对人的发现
        1.1.2 表现主义的潮流
    1.2 克罗齐美学思想的评介和译介情况
        1.2.1 评介阶段
        1.2.2 翻译阶段
        1.2.3 争论阶段
2 滕固蕴含“直觉”的“内经验”理论
    2.1 “直观”作为“内经验”的成分
    2.2 “现代人中心生命”
3 林语堂吸纳“个性表现”的“融合观”
    3.1 由克罗齐潜伏期到拿出克罗齐
    3.2 融合观的内涵
        3.2.1 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3.2.2 追求“活的个性”
        3.2.3 “生活的艺术”
4 梁宗岱:从“瞬间直觉”到“灵象”表现
    4.1 经验与技巧
    4.2 意境与艺术传达
5 邓以蛰融汇“精神”的“形意交化”的艺术理论
    5.1 “自外而内”到“自内而外”——书画理论
        5.1.1 艺术史的发展
        5.1.2 “气韵生动”的审美价值和标准
        5.1.3 直觉的传达
    5.2 “境遇观”
6 朱光潜以“直觉论”为中心的三四十年代的美学思想
    6.1 以“直觉”为特征的审美活动
        6.1.1 审美活动的出发点——直觉
        6.1.2 美的本质问题
        6.1.3 审美与人生的关系
    6.2 艺术创作论
        6.2.1 “直觉”周围的因素
        6.2.2 创作时各要素功能
        6.2.3 艺术媒介的本质
        6.2.4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6.3 对艺术品的欣赏
        6.3.1 情趣与意象
        6.3.2 声音
        6.3.3 诗与其他
7 克罗齐美学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反思
    7.1 在中国接受和质疑的原因剖析
        7.1.1 中国传统的“直觉观”
        7.1.2 克氏理论的不足
    7.2 克罗齐美学思想的当下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0年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十个问题[J]. 刘成纪.  文艺争鸣. 2018(12)
[2]克罗齐美学的矛盾性——从“艺术即表现”谈起[J]. 贾婷.  江淮论坛. 2017(03)
[3]邓以蜇的心画理论与克罗齐的表现说[J]. 王建英.  名作欣赏. 2014(14)
[4]论邓以蛰中西融通的美学研究方法[J]. 朱志荣.  文艺理论研究. 2011(03)
[5]邓以蛰与克罗齐比较论——关于直觉、境遇、历史等概念的说明与运用[J]. 薛雯.  文艺研究. 2008(11)
[6]美学的传入与本土创建的历史[J]. 刘悦笛.  文艺研究. 2006(02)
[7]走向跨文化研究的美学[J]. 李庆本.  文艺研究. 2000(03)
[8]宜于西并不戾于中——关于克罗齐的中国化[J]. 殷国明.  中国比较文学. 2000(02)
[9]林语堂的“综合观”与克罗齐的“表现说”[J]. 顾国柱.  唐都学刊. 1990(01)
[10]克罗齐美学思想批判[J]. 萧平.  内蒙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63(01)

硕士论文
[1]克罗齐关于直觉知识的思想研究[D]. 任婧辰.太原科技大学 2017
[2]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研究[D]. 曲陆石.山东大学 2014
[3]论朱光潜对克罗齐“直觉说”和“文艺伦理观”的接受与超越[D]. 陆赢赢.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主体的感性之美[D]. 韩红艳.西北大学 2007
[5]克罗齐美学思想探索[D]. 曾利文.安徽大学 2006
[6]“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 孙丽巍.黑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40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640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