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美学价值
发布时间:2017-05-16 10:12
本文关键词:论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美学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已步入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步丰裕,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日趋丰富多元。人们在接受,欣赏着各种媒介传播的海量的文化的同时,逐步从喧嚣城市的生态困境中“突围”,把目光转向长期被“遗忘”、“遮蔽”的民间、乡间,特别是广袤的农村。那里有瑰丽神奇的山水植被,质朴淳厚的乡土风情,自然原始的民间文艺,悠久灿烂的厚重历史及其珍贵的文化遗址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原生态文化。民间原生态文化作为原居民“诗意栖居”的母体,不仅为原居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亟待开发的资源,而且向走近大自然进行生态文化旅游的人们敞开了新的审美领域。当此时,人们对民间原生态文化开始进行新的审美观照,在享受审美愉悦的过程中身心得到解放,达到自由和谐的审美境界,民间原生态文化正日益凸显其珍贵的美学价值。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其中,充分显现出“民间原生态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经济、文化及美学价值。鄂西地区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8个地市(州、林区)。鄂西蕴藏着丰富的绿色植被、神奇瑰丽的自然山水、优质丰富的矿产资源、原始淳朴的民族风情、绚丽多彩的民间文艺、悠久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等,聚合成独具特色的“民间原生态文化”,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潜在优势。考察研究鄂西原生态文化的美学价值,既是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前提,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两型社会”,扩大对外开放的现实选择。 论文首先阐述选题缘由和意义,将选题置于原生态文化的新领域里进行考察。其次,是对民间原生态文化进行理论探讨和界定,包括概念、特征及类型等。再次,对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研究,力求把握其美学特质。最后,结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对鄂西生态文化圈开发、建设进行美学思考,把握鄂西生态文化的美学内涵,探讨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策略,提出合理化的方案与建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研究探讨原生态文化的美学价值的同时,服务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发与建设,使美学研究回馈人民大众,抵达“诗意的栖居”的美好之境。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 美学价值 生态文化旅游 诗意栖居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导论11-21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1-16
- 1.1.1 选题背景11-14
- 1.1.1.1 民间原生态文化研究的经济背景11-12
- 1.1.1.2 民间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文化背景12-13
- 1.1.1.3 民间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政治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6
- 1.1.2.1 理论意义14-15
- 1.1.2.2 实践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6-21
- 1.2.1 国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6-18
- 1.2.1.1 关于原生态文化的研究16-17
- 1.2.1.2 关于生态美学的研究17-18
- 1.2.2 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8-21
- 1.2.2.1 关于生态美学的研究18
- 1.2.2.2 关于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研究18-19
- 1.2.2.3 关于民族文化的研究19-21
- 2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界定21-28
- 2.1 何谓原生态21-22
- 2.2 原生态文化的含义22-24
- 2.2.1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概念22-23
- 2.2.2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生成23
- 2.2.3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转型23-24
- 2.3 原生态文化美学价值研究的意义24-28
- 2.3.1 拓展文化及美学的研究领域24-25
- 2.3.2 从美学视野建构升华生态文化25-26
- 2.3.3 生态文化宜于人类诗意的栖居26-28
- 3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类型与特征28-34
- 3.1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类型28-30
- 3.1.1 自然的山水景观(物质文化遗产)28
- 3.1.2 民间文学艺术(原生态文学艺术)28-29
- 3.1.3 历史宗教遗址(历史宗教场所)29-30
- 3.2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特征30-34
- 3.2.1 空间维度的地域性30-31
- 3.2.2 时间维度的历时性31
- 3.2.3 传播方式的时代性31
- 3.2.4 形态特征的原始性31-32
- 3.2.5 审美风格的质朴性32-33
- 3.2.6 文化显现的自然性33-34
- 4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美学价值34-43
- 4.1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情趣之美34-37
- 4.1.1 民间原生态文化纯真的人情之趣34-35
- 4.1.2 民间原生态文化纯朴的风俗之趣35-36
- 4.1.3 民间原生态文化自然的山水田园之趣36
- 4.1.4 民间原生态文化盎然的创意之趣36-37
- 4.2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理趣之美37-40
- 4.2.1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知识之趣37-38
- 4.2.2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哲理之趣38-39
- 4.2.3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理想之趣39-40
- 4.3 民间原生态文化的自由之美40-43
- 4.3.1 民间原生态文化彰显了人的本质力量40-41
- 4.3.2 民间原生态文化敞开了人的自由的无限性41
- 4.3.3 民间原生态文化体现了人自由的创造性41-43
- 5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开发的美学思考43-56
- 5.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美学内涵43-47
- 5.1.1 瑰丽壮美的山川43-45
- 5.1.2 质朴纯真的风情45-46
- 5.1.3 自然原始的遗址46
- 5.1.4 悠久灿烂的历史46-47
- 5.2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美学境界47-51
- 5.2.1 人与自然的互融共谐48
- 5.2.2 人与社会的互动共进48-49
- 5.2.3 人与文艺的互动共进49-50
- 5.2.4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融洽50-51
- 5.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对策与建议51-56
- 5.3.1 以美学尺度正确处理文化景观保护、开发的关系51-52
- 5.3.2 加强生态文化传承主体的关切、保护与美育52-53
- 5.3.3 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产业、营造诗意栖居环境53-54
- 5.4.4 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国际旅游文化品牌54-56
- 结语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萍;寇仕础;章鸿;;宜昌城市建设如何发挥鄂西圈龙头城市作用[J];城建档案;2009年12期
2 阎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樊华;;原生态热与都市人的乡愁[J];当代文坛;2008年05期
4 詹明信 ,张敦敏;回归“当前事件的哲学”[J];读书;2002年12期
5 李艺娟;;对中国原生态民歌生存和保护的一些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卢家鑫;;民族歌舞戏剧与地区旅游开发——以贵州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何起群;;恩施州特色文化资源及保护情况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马勇,董观志;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1996年02期
9 李炎,刘薇琳;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产业浅论[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2期
10 郑宇飞;;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洪林;[N];中国邮政报;2010年
2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洪林;[N];湖北日报;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民间原生态文化的美学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7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