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彩镂金”“芙蓉出水”与儒家文化之渊源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03 23:06
自宗白华先生明确提出"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以来,一般论者都会认为"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分别对应着儒道两家思想。然而,通过分析这对审美范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我们发现"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的内涵其实是根植于先秦儒家关于"文质关系"的论述;而对于这对审美范畴的评判,则与它们对儒家"天人关系"观念的呈现密切相关。作为两种对应存在的审美取向,"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也体现在不同时代的礼乐文化及各种艺术形式之中。相对于其他各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作为其实践形态的礼乐文化对这对审美范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错彩镂金”、“芙蓉出水”与儒家“文质”观
(一) 孔子的“文质”观
(二) “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文质并重的特点
二、“错彩镂金”、“芙蓉出水”与儒家“天人”观
(一) 《周易》中的“贲饰”、“白贲”观
(二) 孔子“天人”观与“贲饰”、“白贲”观的关系
(三) “贲饰”、“白贲”观的发展
三、“错彩镂金”、“芙蓉出水”在礼乐文化中的呈现
(一) 古代乐舞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二) 古代建筑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三) 传统服饰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四) 古代器物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本文编号:3807463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错彩镂金”、“芙蓉出水”与儒家“文质”观
(一) 孔子的“文质”观
(二) “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文质并重的特点
二、“错彩镂金”、“芙蓉出水”与儒家“天人”观
(一) 《周易》中的“贲饰”、“白贲”观
(二) 孔子“天人”观与“贲饰”、“白贲”观的关系
(三) “贲饰”、“白贲”观的发展
三、“错彩镂金”、“芙蓉出水”在礼乐文化中的呈现
(一) 古代乐舞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二) 古代建筑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三) 传统服饰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四) 古代器物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本文编号:3807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80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