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360论文网论震撼人心的马兰文化(2)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9

  基地创办的文学刊物《春雷文艺》,给广大官兵提供了精神食粮,也为官兵的即兴创作搭建了平台,许多官兵从这里起步,成为军内外知名作家和诗人。以官兵组成的军乐队、威风锣鼓队、腰鼓队、高跷队是马兰人节日里一道最亮的风景。官兵和家属子女都上台表演,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官兵、家属载歌载舞,为基地建设和核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马兰人有撰写楹联来抒发他们情怀的传统。在花岗岩的洞口边,在俱乐部的大门上,在高高的塔架上,甚至在核试验场的工地上,到处都贴着官兵们自己书写的楹联:“无私奉献,任重道远,惊雷抖擞壮士志;戈壁为家,碧血丹心,漠风谱写创业诗。”、“三年掘洞四年成井,来有乐章去有乐章皆为我谱写;二月进场十月出山,进无绿色出无绿色常驻我心中。”、“踏遍数万方公里,泉仅四眼;度过三十余春秋,心赤万颗。”、“举杯邀月,恕儿郎无情无义无孝;献身国防,为祖国尽心尽力尽忠。”横批是“忠孝难两全”。这些楹联饱蘸着马兰人无私无悔的热血,使人处处感受到奋发向上的军营文化氛围。

  一般战士们也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即使在大漠深处极端艰苦的边远哨所,也非常重视创设文化环境。在甘草泉哨所旁矗立着一个巨型宣传牌,书写着政委王振荣的诗作《马兰的一天》里的诗句“有多少普通的一天,就有多少伟大的一天。”这一诗句表达了所有马兰人的心声。哨所战士们有的探寻戈壁地貌,有的收集五光十色的戈壁石,有的用代表顽强生命力的胡杨根创作千姿百态的艺术根雕,展示了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灵巧的技艺。

  基地官兵还不断与驻地各族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注重吸收驻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养分,形成了具有新疆风格的各种文艺形势,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2002年,马兰基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军旗高扬马兰情”大型联欢演出,受到各方好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以文艺作品歌颂伟大的事业以文艺作品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伟大事业是马兰文化的一大特色。并且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

  在核试验的伟大事业中,张爱萍将军和张蕴钰司令员经常和科技专家互相赠诗填词,抒发革命斗志,交流思想感情。张蕴钰将军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感慨万千、慷慨赋词:“光巨明,声巨隆,无垠戈壁腾立龙,飞笑触山崩。呼成功,唤成功,一剂量知数年功,敲响五更钟。”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基地指挥部下发了号召广大官兵写诗的一份特殊通知,号召大家以诗歌抒发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事业的情怀。张爱萍将军满怀激情创作了名为《我们战斗在戈壁滩上》的歌曲,“我们战斗在戈壁滩上,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任凭天云多变幻,哪怕风暴沙石扬?”的歌声响彻茫茫无际的戈壁沙漠,唱出了广大官兵的心声。这首歌成为马兰人人会唱的战斗歌曲,也奏响了马兰文化发展的序曲。

  在文化建设上,基地领导的率先垂范。张蕴钰司令员常在试验基地现场写诗填词,激励官兵斗志,后来出版了《戈壁言情》、《初征路》等好几本诗集,成为一位将军诗人;基地政委胡若嘏很深的古诗词造诣,出版了诗集《春雷颂》,同时在任职期间,大力扶持基地文学刊物《春雷文艺》,培养了大批文学爱好者;政委王振荣创作的书法作品还曾获得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金奖。在首长们的感召下,马兰人从将军到士兵,从职工到家属,都投入到文化阵地大显身手。他们把戈壁沙滩当教室,把木板涂上墨汁作黑板,以树荫做讲台,用树枝为笔,以大地为纸,学文化,学写诗,学唱歌、甚至学谱曲。清晨傍晚,帐篷内、地窖里,水渠边、树荫下,到处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晚上,大家围坐在用墨水瓶制作的煤油灯下,轻轻地吟诵推敲着自己创作的诗句,哼唱着还不成熟的歌曲。就是在几乎天天狂风肆虐、飞沙走石戈壁滩上,他们也焕发着诗歌创作的激情。某试验大队战士陈自军在熟睡中帐篷被吹跑。他没有牢骚、抱怨,而是幽默、风趣吟了一首诗:

  “狂风吹帐篷,睁眼望星空,任你老天再猖狂,我们撞天钟。”抒发了马兰人的豪情、胸襟和气魄。

  50年来,一批又一批马兰官兵坚持用文学创作来书写马兰辉煌的历程,高扬歌颂祖国、歌颂事业主旋律,不少人走向了全国的文坛、诗坛,创作出版了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东方巨响》和《大漠丰碑》、《农家军歌》、《蘑菇云升起的地方》等一大批格调激昂的小说、剧本、报告等文学文艺作品,先后产生了数十位军内外有影响的作家;1999年,在一次国内大型诗歌盛会上,100多位马兰军人写下1000多首诗,几乎囊括了所有一、二、三等奖,中国诗坛为之震动。《诗刊》杂志社副主编叶延滨惊呼出现了“马兰诗歌现象”;2002年1O月,基地诗人杨万勇创作的长诗《罗布泊之声》

  获得中国诗歌学会“时代放歌奖”,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奖大会暨作品研讨会,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着名诗歌评论家张同吾评价:全景式描绘了核试验基地从创业到发展的历史画卷,表现出中华民族崭新的时代风貌和激昂的进取精神,从领袖们的英明决策到官兵们的坚韧不拔,从两弹元勋的大智大勇到海外学子的魂系故园,都写得情酣墨饱;着名军旅作家彭继超、陈怀国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马兰草》获得第二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拍摄的电影《横空出世》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政府华表奖和金鸡奖。他们用作品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我们是马兰人,我们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脊梁!

  马兰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马兰人。很多人即使在离开部队以后,还坚持创造有关马兰的文艺作品。

  他们在新浪博客上开辟了《原马兰人》网站,以诗歌抒发交流对马兰的怀念和对战友的情感。一个自称老兵的战士2Oo7—o6在网上发表一幅对联“精诚长夺晚霞丹,成也千古,败也千古。壮烈用昭青史灿,生为人民,死为人民。”一个自称“南京民”2007年月6在网站上发表的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戈壁的马兰,是战友心中的新娘;漫天风沙里的红柳,在我的心头荡漾。

  搓板路上的解放车,遥远的试验厂区在戈壁招摇;在马兰的绿色里,我甘心做一个爱你的新郎!

  那戈壁里的清泉,是战土的生命之泉,是播种蘑菇云的源头,是强国的梦。

  寻梦、向马兰挥挥手,向戈壁深处漫步,满载一车青春,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本文由360论文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5067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