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无待”逍遥与主体间性审美内涵
发布时间:2017-08-08 00:05
本文关键词:庄子“无待”逍遥与主体间性审美内涵
【摘要】:在"有待"的世界中,个体受到来自外在条件和内在思想观念的双重束缚,与世界之间是主客对立的关系。"无待"逍遥突破了来自以上两方面的限制,实现了个体的绝对自由,是个体在身体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双重自由。在"无待"的世界中,个体物我两忘,与世界混同为一,没有主客对立,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的和谐共在,正体现出主体间性走向审美领域的意义。揭示庄子"无待"逍遥与本体论领域的主体间性之间的联系,对于庄子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在更广泛的世界领域传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庄子 有待 无待 主体间性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主体间性概念随着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已经不再是最初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内涵了。杨春时将主体间性的内涵概括为三个领域:社会学的主体间性、认识论的主体间性和本体论(存在论、解释学)的主体间性。而在以上三个领域中,只有本体论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佰莲;欧阳志远;;“无待自由”及其对当代科学的意义[J];理论学刊;2008年10期
2 李海龙;;从“无待”解读《庄子》[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3 汤晓丽;;从“有待”和“无待”看庄子的逍遥[J];青年文学家;2009年13期
4 刘笑敢;试论“有待”、“无待”不是庄子的哲学范畴[J];哲学研究;1981年05期
5 吉献忠;;庄子“无待”哲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赵松林;;逍遥游——庄子“无待”思想的现代价值[J];河南农业;2009年04期
7 王英娜;;在“有待”中实现“无待”的追求——庄子《逍遥游》解析[J];理论界;2012年02期
8 林柔香;;浅析庄子“无待无累”精神境界的成因[J];美与时代(下);2011年05期
9 袁玮;;无待的悉尼[J];小说界;1995年01期
10 李凯;;析“逍遥”的三种境界[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鲍鹏山;无恃无恐[N];光明日报;2014年
2 汤耀国;不必假民意以自重[N];中华新闻报;2004年
,本文编号:637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63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