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美学主体间性探析──从王羲之《兰亭集序》谈起
本文关键词:魏晋美学主体间性探析──从王羲之《兰亭集序》谈起
【摘要】:魏晋唯美是时代风潮,特别是在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活动中,常因审美同情的催促,而使欣赏主体与大自然之间,充分达到美学的主体间性,表现出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关键词】: 美学 魏晋 主体间性 王羲之 《世说新语》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一、前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儒家思想势微,老庄思想盛行,魏晋玄学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玄学的产生,不仅造成中国学术思想上的根本反动,也促使魏晋时期的士人思想与生活态度的大转变。探究宇宙、自然、本体等问题的玄学,是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2 蔡英辉;;我国斜向府际关系初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O@化强;;公平、正义的证成及实现路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春芳;;两种文化的困惑与现代教育的人文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5 田义勇;;异在的同化之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析评[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6 董文墨;梅珍生;;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异化批判的三个维度[J];长江论坛;2012年01期
7 马理;;重释“李约瑟命题”(续)——论因果和选言命题的二难推论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翁寒冰;;从劳动到互动——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之评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曹志平;;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哲学原则及其当代性[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李定;;国学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华青;吴彤;;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新实验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比较[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2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南n\;;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对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路的一种透视[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5 胡军良;;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学与美国实用主义传统[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陆凯华;;内容与虚无:阿尔都塞的哲学起点——论阿尔都塞《高等研究资格论文》中的黑格尔主义立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6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8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建忠;唯物史观视域中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窦丽萍;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宁宁;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划界[D];江南大学;2010年
4 赵苗苗;论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江;科学知识观的转型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宝成;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歧途[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元;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广;没有上帝的理性何以可能[D];南京大学;2011年
9 陆冬梅;从“知之”到“乐之”: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饶筠筠;时间视域转换对哲学解释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荆山;;浅谈嵇康美学思想的历史贡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2 何世剑;喻琴;;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典美学视野中的“丽”[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袁济喜;论宗白华的魏晋美学解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邱建国;理念制约的“情韵”和欲念统摄的“情趣”[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5 林少雄;死生契阔的生命完满:魏晋审美文化散论[J];江海学刊;2002年04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君兰;魏晋“新自然说”与自然审美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09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0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