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的美学
发布时间:2017-08-23 16:13
本文关键词:“微时代”的美学
更多相关文章: “微时代” 微意义 文化生产与消费 文化征象 美学取向
【摘要】:进入"微时代",文化生产方式急剧转化以及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去历史化",带动社会生活审美叙事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性"回归;文化风格的"碎片化",引导人们在生活的美学坐标上重新规划日常生活取向,将生活感受的审美功能绝对化;个人化风格的普遍泛化与文化民主的"草根性",有力地支持了当下生活中集体娱乐的审美经验及其意义"微"化。这一切集中凸现了"微意义"作为"微时代"美学价值呈现的普遍性。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微时代” 微意义 文化生产与消费 文化征象 美学取向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5011-44008)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曾几何时,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评论、微广告、微游戏、微整容、微支付、微营销等等“微”的大面积弥漫,构成了我们当下生活的特定样态。“微”不仅作为一种时时处处发生着的生活想象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直接传递、迅速感动我们生活情绪的文化行为模式。“微时代”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书明;杨航;;乡村日常生活史中“崇高的历史经验”[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丁诗瑶;顾平;;“陌生世界”情境下的女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14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进;张慧敏;;都市空间中的日常生活与抵抗实践——对《上海屋檐下》的日常生活内涵再解读[A];都市文化研究(第8辑)——城市史与城市社会学[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洪长晖;混合现代性:媒介化社会的传播图景[D];浙江大学;2013年
2 黄毅;族群、空间与公共治理的实践逻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雨露;“城乡结合部”:当代中国新生代导演影像中的精神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5 刘坛茹;异化与抵抗:西方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剑标;;浅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J];硅谷;2010年09期
,本文编号:726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2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