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主体间性理论场域中的接受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06 23:15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场域中的接受美学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接受美学 主体间性 对话 审美解放


【摘要】:囿于近代哲学主体性-认识论范式的理论视阈,对接受美学思想进行相对主义悖论性的自为式解释,必然因语境失察导致文本误读,将之视为读者一元论、相对主义和"审美乌托邦"。将接受美学思想还原到其本然自在的西方现代哲学主体间性范式的理论场域中,可以说明其经由现代解释学与现象学出场的理论路径及其主体间性的本体论预设、对历史规定性与主体超越性的双向肯定与审美解放的理论旨趣,实现对接受美学思想的准确理解和合理评价。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关键词】接受美学 主体间性 对话 审美解放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接受美学是20世纪后期由德国康斯坦茨学派提出的重要现代美学思想。该思想在与各种哲学、美学思潮或流派的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也产生了各式支流与另类形态。由于该思想在理论上的未尽完善,接受主体的视阈为主体性-实践论范式所拘囿,长期以来对接受美学思想的理解和评价存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涂国喜;;论工笔画的写意性[J];书画世界;2010年03期

9 昌宗锋;;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蔡爱春;喻立安;;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叶桐;;新文学传播中的开明书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谭华;;探索“送冰的人来了”接受之谜[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姜筠;;从接受美学角度论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以《尤利西斯》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伍雪菲;;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影视字幕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8 张道葵;;空白与接受——中西审美经验比较[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9 边利丰;;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学术公案及其理论思考[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10 徐放鸣;李雍;;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家形象构建的三个问题[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俊;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金陵判词”霍译本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合力”:古希腊理论形态美学思想产生的根基——对仅从文学艺术探寻原因的质疑与辨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柴焰;;不囿成说 时出新见——评《从传统到现代: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嬗变》[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陈战峰;;荀子美学思想点滴[J];华夏文化;2007年01期

4 蔡仪;;TBq挾浴靶旅姥А泵朗堑湫椭凳窃跹赖,

本文编号:806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06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