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
本文关键词: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实践创造论 人类学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独特性 实践存在论 新实践美学
【摘要】: 在中国当代美学的论争、流变和发展中,蒋孔阳的美学研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蒋孔阳的美学体系卓然自成一家,他的美学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以人生论为目标的美学新论,是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历史进程、研究现状、未来发展的思考性总结,也是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卓越贡献。 当前“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是美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实践美学”的很多观点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而作为“实践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蒋孔阳的美学思想在这场论争中显示出了其特有的魅力。本文从蒋孔阳美学思想的独特性入手,将蒋孔阳美学与实践美学内部的主要代表人物李泽厚和刘纲纪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从后实践美学批判的角度出发,找出他美学思想中的独特之处。其后继者朱立元和张玉能在其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和新实践美学,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了实践美学的内部体系,这对于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美学理论及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都无疑是有益的。
【关键词】: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实践创造论 人类学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独特性 实践存在论 新实践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7
- 第一章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7-18
- 第一节 实践美学概述7-9
- 第二节 后实践美学的崛起9-18
- 一、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和否定9-13
- 二、实践美学对后实践美学的回击13-18
- 第二章 蒋孔阳与实践美学18-30
- 第一节 蒋孔阳与李泽厚美学思想比较18-26
- 一、对实践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同理解18-20
-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20-21
- 三、美的本质21-24
- 四、美学的旨归24-26
- 第二节 蒋孔阳与刘纲纪美学思想比较26-30
- 一、对自由的不同理解26-27
- 二、美与美感27-30
- 第三章 从后实践美学的视野中看蒋孔阳美学30-37
- 一、实践观的发展30
- 二、审美关系说30-31
- 三、关于自然美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1-33
- 四、突破认识论美学框架的尝试33-34
- 五、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34-35
- 六、兼收并蓄,有容乃大35-37
- 第四章 蒋孔阳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7-43
- 第一节 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37-39
- 第二节 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39-43
- 结语43-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5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身体-主体的缺席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J];学术月刊;2011年05期
2 石长平;;给实践美学以更兴盛的生命力——张玉能美学思想的最新拓进[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李丕显;;对立与互补:马列文论和现代西方思潮[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立元;;略谈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及其美学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水涌;超越前现代与现代的紧张[N];文艺报;2003年
2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6 海南师院 毕光明 海南大学 耿占春 海南大学 萌萌 厦门大学 杨春时;海南学术——栖居在天涯海角[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2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3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5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6 徐洁莹;论狄尔泰美学的生命诉求[D];扬州大学;2010年
7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9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9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82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