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实践美学之回顾
本文关键词:李泽厚实践美学之回顾
【摘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学术界掀起了"美学大讨论",而这一阶段的讨论多是用认识论中的"反映论"原理套用美学问题。李泽厚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基础上的实践美学,则带来了国内美学问题研究的转向。他明确提出应当在人类学本体论的基础上探讨美学问题,即主张从对外转向对内。这种转向恰恰同西方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移相类似。当下实践美学提出的问题仍具有生命力,了解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基本学术要求。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关键词】: 李泽厚 实践美学 人类学本体论 主体性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实践美学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有影响力的一种美的必要学术前提;其次,李泽厚实践美学是哲学意义上的美学,学思想,也是当时中国美学理论的主流思潮。这种美学思想主它以马克思的实践论为基础,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及发展的潜力,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说明“美的本质”,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陈其海;;蒲松龄德性品质的审美体现[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3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庄丽娥;;厦门地域性建筑创作特征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5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朱立元;路程;;新时期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佩环;景观概念设计中审美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耀农;开放性:实践美学的发展策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2 曾耀农;实践美学开放性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庆卫;对实践美学的再认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曾耀农;论实践美学的开放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邵滢;从“实践”的界定反思实践美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李丕显;实践美学的时代意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曾耀农;开放性:实践美学的发展策略[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李社教;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实践美学[J];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田智祥;;质疑“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周全田,付静;对实践美学的反思[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陈士部;;实践美学的新变: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中国化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张黔;;实践美学的现象学维度[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4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林朝霞;;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发展与困境——评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薛富兴;;李泽厚前期实践美学的基本理路[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7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8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汪济生;;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评蒋孔阳及实践美学派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观[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2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李志宏;在“美的事物”中寻找“美”如同水中捞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栗永清;“伟大的诗”与“超越”之思[N];中华读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4 周敏;马克思实践观视阈下中国当代实践美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5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金成;李泽厚、朱光潜实践美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03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0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