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释中”是中国美学无法取代的研究方法吗
本文关键词:“以西释中”是中国美学无法取代的研究方法吗
【摘要】: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以西释中"是中国美学的必然选择,是无法取代的最好的研究方法。这一观点是以西方美学为标准和学术范式,它忽视了美学研究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的重要性;它所坚持的跨文化的中西比较美学研究的立场也是以西方文化为强势一方,强调这种文化影响下的文化与美学的趋同性,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研究视域对于中国现代美学发展进程的意义。这种观点还认为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与范畴不能解释当下的美学现象与实践,所以成为过时的东西。而在我们看来,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当下的美学现象与实践,而且也有助于寻求几千年来人们审美与艺术经验的共识。中国传统美学重视艺术实践,重视审美对于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这些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精神引领和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中国美学 “以西释中” “中西互释”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 反思百年来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进程,不少学者都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习惯以西方文化和美学思想为标准,移植和采用西方美学的概念与方法来阐释中国的美学和艺术实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中国美学自己的特色。对这样的反思,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这种反思虽然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胜;清理与转换:本土学术资源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中国美学的思维取向[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3 汝信;新世与中国美学 21世纪中国美学的使命[J];学术月刊;2002年05期
4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胡家祥;高扬理想 体现自由——中国美学“志”范畴的现代阐释[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6期
6 ;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最大缺失[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7 高建平;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建构中国美学[J];哲学研究;2003年02期
8 张民民;中国美学深层秘密的理论解答——评邹华《中国美学原点解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陆蓉之;;入境:中国美学[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10 朱存明;;论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学术问题[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薛富兴;;中国美学深化的三个问题[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德胜;;走过世纪:中国美学的过去与现在——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及当前研究问题的几点思考[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8 王德胜;;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百年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张玉能;;中国美学如何跨入21世纪[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郝欣;中国美学面临现代转型 迎来新一轮研究热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建构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美学家 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刘成纪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世界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汤拥华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美学强调“原创性努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朱志荣;中国美学的本体诠释[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朱志荣;中国美学的理论创新[N];文艺报;2013年
10 祝东力 章启群 王锦民;中国美学的省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宋潇婧;中国美学精髓[D];安徽大学;2007年
3 郑海瑛;中国美学现代性转换个案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闫峰;古雅在中国美学上的位置[D];暨南大学;2012年
5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6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闫金平;中国美学“神”范畴的人类文化学释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丁雪枫;中国古典审美之“韵”[D];青岛大学;2013年
9 文琬莹;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黄怡鹏;“文”的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953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5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