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制度在民族文艺保护中的悖论
本文关键词:非遗“传承人”制度在民族文艺保护中的悖论
【摘要】:以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现状为考察对象,分析文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传承人制度在保护少数民族文艺的职责与功能面临三重悖论,专属化排斥参与性、个体化切割组织性、遗产化侵害原生性。对少数民族文艺的保护不能仅依靠"非遗化"和"传承人制度",而是要着力重建其文化区域、文化土壤、文化空间,建设配套支持体系,以增强文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和效度,达到活态保护、整体保护的目的。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遗化 传承人制度 文化空间 悖论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提出问题有研究者认为,我国非遗“传承人”制度存在遴选过程中的社区参与度不够、国家补助经费使用功能不明晰、新老代表性传承人更替机制不完善、传承效果的评价体系缺失、女性代表性传承人比例过低等问题。[1]实际上,“传承人”制度并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方式,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飞;;日常与狂欢:当代原生性艺术在生活世界的重构[J];艺术百家;2008年01期
2 潘艺林;编辑对学术争鸣的作用[J];戏剧文学;1999年05期
3 陈旭彤;岳瑞;;装饰材料的原生性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4期
4 尹勋锋;;南丰傩舞的原生性价值探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诸葛若琰;;论《苗山雨》原生性艺术元素的再生性表现[J];歌海;2011年05期
6 易刚;;室内设计传统工艺的原生性特点浅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3期
7 王从;此中甘苦有谁知——漫谈词语的起源[J];阅读与写作;2002年12期
8 方李莉;论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J];民族艺术;2002年01期
9 刘志群;研探西藏原生性文化[J];西藏艺术研究;1997年04期
10 马秀明;;楚国艺术设计研究的设计史学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冠颖;林国扬;林锐敏;;燃煤电厂排放原生性气胶与大气二次气胶特征差异分析[A];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梅永存;闽为地方戏保留原生性文化土壤[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林文君;舞台展演是否破坏民族文化的原生性?[N];贵州民族报;201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王伟;萨满教及其宗教原生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金泽;民间信仰的性质及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东晖;室内传统工艺在现代技术中的新演绎[D];同济大学;2008年
2 乔雄华;山西原生性民歌对民族声乐的启示[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3 崔哲;原生性城镇形态肌理演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00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0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