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7-04-01 21:04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以其独特的品质与内涵,堪称歌曲中的精粹。由于它的不可替代性,在中外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中将其作为必选教材是声乐学习的传统。中国艺术歌曲作为我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在声乐教学中,除能规范学生的声乐技巧、提高其音乐感受能力外,在培养学生热爱、珍惜、理解中国民族音乐及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或结合具体作曲家谈具体作品,或笼统概述,总之是缺乏较为详尽、系统的研究成果,因而给本文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二十世纪是中国艺术歌曲发展重要的一百年,在本文中,笔者从较为综合的角度,以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为线索,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分为建国前、建国后三十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三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艺术特色加以比较和分析研究。
【关键词】:艺术歌曲 艺术特色 民族化 词曲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J609.2
【目录】:
- 中文提要5-6
- 英文提要6-7
- 前言7-10
- 1、 建国前(1898-1949):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诞生与初步繁荣10-30
- 1.1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准备与萌芽阶段10-12
- 1.2 艺术歌曲的诞生与发展(1920-1949)12-13
- 1.3 代表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13-29
- 1.3.1 萧友梅的艺术歌曲创作13-16
- 1.3.2 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16-20
- 1.3.3 青主的艺术歌曲创作20-22
- 1.3.4 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22-25
- 1.3.5 星海、聂耳的艺术歌曲创作25-26
- 1.3.6 贺绿汀的艺术歌曲创作26-27
- 1.3.7 江文也、谭小麟——两位被忽略的艺术歌曲作家27-29
- 1.4 小结29-30
- 2、 建国后三十年(1949—1979)——中国艺术歌曲的沉寂时期30-36
- 2.1 建国后17年的艺术歌曲创作30-34
- 2.1.1 李劫夫及其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31-32
- 2.1.2 丁善德的艺术歌曲创作32-33
- 2.1.3 罗忠昒的艺术歌曲创作33
- 2.1.4 《我站在铁索桥上》——首革命题材的艺术歌曲33-34
- 2.1.5 《乌苏里船歌》、《乌苏里江》——两首具有赫哲族民歌风的艺术歌曲34
- 2.2 文革时期——艺术歌曲的断层34-35
- 2.3 “文革”结束后三年过渡期的艺术歌曲创作35
- 2.4 小结35-36
- 3、 改革开放2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复兴与发展时期36-46
- 3.1 新时期对艺术歌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36-39
- 3.1.1 第一届“华夏之声”音乐会36-37
- 3.1.2 1988年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与创作比赛37
- 3.1.3 1999年4月至2001年8月以“艺术歌曲”为题的系列音乐会37-38
- 3.1.4 2000年全国艺术歌曲比赛和2000年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比赛38-39
- 3.2 艺术歌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39-40
- 3.3 代表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40-45
- 3.3.1 黎英海的《枫桥夜泊》40-41
- 3.3.2 罗忠昒的《涉江采芙蓉》41-43
- 3.3.3 尚德义的《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43-45
- 3.4 小结45-46
- 结语46-48
- 主要参考文献48-50
- 后记5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康婕洵;《沁园春·雪》五首独唱曲艺术特色与演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钊;中西合璧的音乐诗歌[D];河北大学;2008年
3 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沈佳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民族风格体现[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张娅;<沁园春·雪>两个版本诗词歌曲的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28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