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咏康早期三部管弦乐作品的配器手法
发布时间:2021-02-04 01:56
施咏康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他在早期创作的三部管弦乐作品,体现了他整合了西方音乐形态和本土民间音乐素材这一音乐表现手法,使之在终极音响风貌上达于相适、亲和、互融的现代表现模式,为国内专业音乐创作领域提供了实践范例。本文将三部作品主要的配器手法予以分析,归结出七个特征。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2020,(08)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副部第一主题音色布局
在《第一交响曲·东方的曙光》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中,背景以弦乐的拨奏为主,音色的逐渐明亮通过木管组内部的同质音色组合,其过程为:如上,在双簧管与大管结合的音色出现之前,运用单簧管作为“调和剂”。又如《圆号协奏曲·纪念》全曲,木管组内声部的形态尤为多变,既作为和弦式形态,各个声部之间,或与圆号声部之间形成对比的复调织体,木管组不纯粹作为加厚式的旋律形态,也作为“点”状音色为润色主题曲调,在《圆号协奏曲·纪念》中发挥渲染意境的作用。
本文编号:3017524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2020,(08)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副部第一主题音色布局
在《第一交响曲·东方的曙光》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中,背景以弦乐的拨奏为主,音色的逐渐明亮通过木管组内部的同质音色组合,其过程为:如上,在双簧管与大管结合的音色出现之前,运用单簧管作为“调和剂”。又如《圆号协奏曲·纪念》全曲,木管组内声部的形态尤为多变,既作为和弦式形态,各个声部之间,或与圆号声部之间形成对比的复调织体,木管组不纯粹作为加厚式的旋律形态,也作为“点”状音色为润色主题曲调,在《圆号协奏曲·纪念》中发挥渲染意境的作用。
本文编号:3017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01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