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远独唱声乐作品创作特色及演唱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6 11:11
吕远作为一名军人音乐家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60余首独唱声乐作品,他的作品虽然数量较多,但这些作品统一反映了民族性、时代性等特点,虽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他的声乐作品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针对他的作品进行详实的分析。通过对吕远独唱声乐作品的分类,以音乐形态分析法对其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分析了其作品风格的成因,由此扩展到对其独唱声乐作品演唱特色与风格把握的处理。最后,研究发现他的独唱作品受到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所处地域、民族民间音乐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出其创作及演唱方面的启示,概括性的对吕远独唱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现实意义进行总结。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吕远独唱声乐作品创作背景
第一节 生平简介
第二节 作品概述
一、1945-1963年
二、1963-1977年
三、改革开放至今
第二章 吕远独唱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
第一节 题材的多样化
一、赞颂之歌
二、军旅之歌
三、和平之歌
第二节 地域性民族音乐风格的借鉴
一、东北部地区音乐风格
二、西部地区音乐风格
三、南部地区音乐风格
第三节 创作思想特征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二、独具特色的民族性
三、贴近生活的群众性
第三章 吕远独唱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第一节 歌唱的语言风格
一、咬字吐字
二、地方性语言的运用
第二节 润腔技术的运用
一、倚音润腔
二、滑音润腔
三、颤音润腔
四、节拍、节奏润腔
第三节 地域性风格作品的演唱把握
一、调式、音阶特点
二、节奏、节拍特点
三、旋律、音程特点
第四节 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
一、速度、力度的处理与情感表达
二、语调的处理与情感表达
三、音色的处理与情感表达
第四章 吕远独唱声乐作品的创作价值
第一节 对当代歌曲创作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吕远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分析[J]. 权辉. 艺术教育. 2017(Z6)
[2]试析河南民歌《对花》的演唱特色[J]. 周俊英. 北方音乐. 2015(14)
[3]彭丽媛在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中的演唱特色研究[J]. 赵敏.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4]浅谈《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创作背景及艺术表现手法[J]. 陈林. 现代妇女(下旬). 2014(04)
[5]谈民族声乐中润腔[J]. 丁爱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9(04)
[6]探究长阳南曲的演唱特色[J]. 李晓艳. 三峡文化研究(丛刊). 2009(00)
[7]吕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J]. 王建柱. 音乐生活. 2009(07)
[8]浅谈曲艺中的东北大鼓[J]. 栾艳秋. 黑龙江史志. 2009(11)
[9]吕远和他的《克拉玛依之歌》[J]. 白红星,孟祝君. 兰台内外. 2008(06)
[10]吕远 激情谱就《克拉玛依之歌》[J]. 邓冰. 中华儿女. 2008(04)
硕士论文
[1]歌曲《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演唱分析[D]. 管姝娟.新疆师范大学 2016
[2]1955-2014年克拉玛依歌曲创作的调查与研究[D]. 王羽.新疆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20507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吕远独唱声乐作品创作背景
第一节 生平简介
第二节 作品概述
一、1945-1963年
二、1963-1977年
三、改革开放至今
第二章 吕远独唱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
第一节 题材的多样化
一、赞颂之歌
二、军旅之歌
三、和平之歌
第二节 地域性民族音乐风格的借鉴
一、东北部地区音乐风格
二、西部地区音乐风格
三、南部地区音乐风格
第三节 创作思想特征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二、独具特色的民族性
三、贴近生活的群众性
第三章 吕远独唱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
第一节 歌唱的语言风格
一、咬字吐字
二、地方性语言的运用
第二节 润腔技术的运用
一、倚音润腔
二、滑音润腔
三、颤音润腔
四、节拍、节奏润腔
第三节 地域性风格作品的演唱把握
一、调式、音阶特点
二、节奏、节拍特点
三、旋律、音程特点
第四节 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
一、速度、力度的处理与情感表达
二、语调的处理与情感表达
三、音色的处理与情感表达
第四章 吕远独唱声乐作品的创作价值
第一节 对当代歌曲创作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吕远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分析[J]. 权辉. 艺术教育. 2017(Z6)
[2]试析河南民歌《对花》的演唱特色[J]. 周俊英. 北方音乐. 2015(14)
[3]彭丽媛在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中的演唱特色研究[J]. 赵敏.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4]浅谈《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创作背景及艺术表现手法[J]. 陈林. 现代妇女(下旬). 2014(04)
[5]谈民族声乐中润腔[J]. 丁爱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9(04)
[6]探究长阳南曲的演唱特色[J]. 李晓艳. 三峡文化研究(丛刊). 2009(00)
[7]吕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J]. 王建柱. 音乐生活. 2009(07)
[8]浅谈曲艺中的东北大鼓[J]. 栾艳秋. 黑龙江史志. 2009(11)
[9]吕远和他的《克拉玛依之歌》[J]. 白红星,孟祝君. 兰台内外. 2008(06)
[10]吕远 激情谱就《克拉玛依之歌》[J]. 邓冰. 中华儿女. 2008(04)
硕士论文
[1]歌曲《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演唱分析[D]. 管姝娟.新疆师范大学 2016
[2]1955-2014年克拉玛依歌曲创作的调查与研究[D]. 王羽.新疆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20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02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