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好者》(2001-2010)音乐会现场评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20:01
本文关键词:《音乐爱好者》(2001-2010)音乐会现场评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音乐爱好者》是一本古典音乐普及类杂志,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发行量,本文以《音乐爱好者》2001-2010年的音乐会现场评论为对象,对音乐会现场评论这一评论类型进行研究。第一章根据评论对象和文章内容对这十年的文章进行分类,当下的音乐会现场评论也多在这几种类型之中。第二章先对文章分配与文章类型进行宏观总结,然后从文字语言、行文结构、内容建构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微观探析。第三章选出了五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一一分析,它们分别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写作风格。第四章通过对《音乐爱好者》十年音乐会现场评论的分析进行阐发,包括感性体验问题、作品与表演的结合问题、现实反思问题。音乐会现场评论作为与大众关系最为密切的评论类型,在音乐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也将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音乐爱好者》 音乐会现场评论 感性体验 表演 作品 现实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9.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3
- 一、研究对象及范围7
- 二、研究现状7-8
- 三、目的及意义8
- 四、研究方法8-9
- 五、杂志介绍9-10
- 六、狭义的音乐批评——音乐会现场评论10-13
- 一、文本类别13-21
- 1.1 经典作品音乐会评论13-18
- 1.1.1 独奏、独唱音乐会评论13-14
- 1.1.2 管弦乐团音乐会评论14-16
- 1.1.3 歌剧评论16-17
- 1.1.4 其他形式的音乐会评论17
- 1.1.5 音乐节、音乐季评论17-18
- 1.2 新作品音乐会评论18-19
- 1.2.1 作曲家专题18
- 1.2.2 歌剧、音乐剧评论18
- 1.2.3 单部作品评论18-19
- 1.2.4 专题音乐会评论19
- 本章结语19-21
- 二、文本特点21-31
- 2.1 宏观的整体特点21-22
- 2.1.1 文章分配21
- 2.1.2 文章形态21-22
- 2.2 微观的文章特点22-30
- 2.2.1 文字语言22-23
- 2.2.2 行文结构23-25
- 2.2.3 内容建构25-30
- 本章结语30-31
- 三、例证分析31-40
- 3.1 独特的构思:《老柴与老马的暮年对话——听纽约爱乐乐团访沪音乐会有感》31-32
- 3.2 学院派美文:《琴声中的朝圣之旅——记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32-35
- 3.3 史学的眼光:《体验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指环>观后》35-37
- 3.4 作曲家专题:《感性灵魂的呼应——叶小纲音乐会点滴感受》37-38
- 3.5 新音乐形式:《在黄土天籁与西洋交响碰撞时想开去》38-39
- 本章结语39-40
- 四、文本阐发40-43
- 4.1 感性体验40
- 4.2 演奏与作品的结合40-41
- 4.3 现实反思41
- 本章结语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荃有;;音乐学术期刊重待辉煌——有感《黄钟》创刊20周年[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杨燕迪;;音乐批评相关学理问题之我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杨明辉;;我国学术性音乐期刊的栏目设置与专题栏目策划[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刘春晓;;中国当代音乐期刊的分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陀;大雅之作:评歌剧《夜宴》[J];音乐爱好者;2003年12期
6 杨燕迪;琴声中的朝圣之旅 记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J];音乐爱好者;2005年03期
7 杨燕迪;音乐评论实践的方法论札记 从陈宏宽独奏会乐评谈起[J];音乐爱好者;2005年07期
8 梁晴;;此刻,朱世瑞在某处走着[J];音乐爱好者;2007年06期
9 孙国忠;;体验瓦格纳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观后[J];音乐爱好者;2010年11期
10 李舒东;;感性灵魂的呼应叶小纲音乐会点滴感受[J];音乐爱好者;2006年07期
本文关键词:《音乐爱好者》(2001-2010)音乐会现场评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31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