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普通高校《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歌曲写作与编配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摘要】:本文以“课程”的定义及中西方音乐课程理论发展史为铺垫,引入普通高校《歌曲写作与编配》这一课题。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课程评价四个环节为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阐述。通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目标的“三维论”,,阐释了课程的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了课程内容及其构成、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内容的组织;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提出了课程具体实施方案;最后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从“教学”和“学习”两个层面提出了评价标准。
【关键词】:歌曲写作与编配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4-4;G6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 《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在课程论方面观点12-17
- (一) 音乐课程论发展历史及《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性质12-15
- 1.中西方音乐课程理论的历史回顾12-13
- 2.《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设置的意义13-15
- (二) 《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论观点阐述及根源15-17
- 1.《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论观点阐述15
- 2.《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论观点的历史根源15-17
- 二、 《歌曲写作与编配》的课程目标17-22
- (一) 《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目标的“三维论”17-18
- 1.“三维论”理论解析17
- 2.《歌曲写作与编配》的“三维论”课程目标17-18
- (二) 《歌曲写作与编配》的课程目标18-22
- 1.《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目标阐述18-19
- 2.《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目标解析19-22
- 三、 《歌曲写作与编配》的课程内容22-25
- (一) 《歌曲写作与编配》的课程内容构成22
- (二) 《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内容的选择22-24
- 1.先天因素对学生的影响23
- 2.社会环境及音乐创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23-24
- 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文化知识的补充24
- (三) 《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内容的组织24-25
- 四、 《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实施及教学实践25-34
- (一) 《歌曲写作与编配》的教学方式和方法25-28
- 1.启发引导式和填空式25-26
- 2.分析判断式26
- 3.发现法和情境法26
- 4.探究法和指令性教学26-28
- (二) 《歌曲写作与编配》的教学实践28-34
- 1.歌曲创作的教学28-29
- 2.歌词创作的教学29-30
- 3.歌曲编配的教学30-34
- 五、 《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评价34-37
- (一) 《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34-35
- 1.备课34
- 2.课堂教学34-35
- 3.布置作业35
- 4.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35
- (二) 《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学习评价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美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的内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蒋国良;;室内效果图项目式课题设计的新思考[J];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3 黎凤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8期
4 赵卫东;;模具工作室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J];装饰;2011年09期
5 张芸;;德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6 王利娅;吴国辉;;“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改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吴强;;“透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8 贾军红;;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系列课程内容整合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收藏》杂志社举办玉器、珠宝高级培训班[J];收藏;2011年07期
10 赵玉娟;;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平;李君;黄俐研;汪辉亮;;“高分子化学”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与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缪蔚锦;;魅力常州行——探索常州人文文化——常州勤业小学综kg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实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王志红;;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促进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4 窦立军;王玉英;;应用型本科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张新军;彭卫兵;;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丽娟;王友军;余元德;;优化“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7 刘南生;;近代光学测试技术课教学改革[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8 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高娃;;内蒙古民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孙红;董克柱;;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卧松 编译;课程内容增加 日本发布补充教材[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洪泽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万泽民;激起学生“论辩” 明晰数学道理[N];江苏教育报;2008年
3 高峰;体育课程内容开发“五关注”[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徐颖;“早教热”后的冷思考[N];陕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赵凤华;北京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N];科技日报;2007年
6 记者 周红梅;中国—东盟自贸区政策研讨班开班[N];广西日报;2009年
7 李长灿;副市长给工程运输的老总们上课[N];杭州日报;2008年
8 浙江大学;贴近学生 方法灵活[N];期货日报;2009年
9 姜欣邋孙建华;美军军官联合教育一览[N];解放军报;2007年
10 朱汉国;新在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4 陈大路;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越;中国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许静;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胡根林;语文科文学课程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何穗;上海、加州两地化学课程内容的微观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敬人;普通高校《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2 闫淑惠;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明峰;科学人本主义“课程教学”视角中的文学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齐华勇;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的探究及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肖斌;初中数学游戏课的教学设计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佳俊;高校设计专业色彩艺术基础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汤亚平;体育师范生篮球三年专修制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试行[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钟峰华;论语文教材对课程内容的实现[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贾鹏飞;中美小学社会课程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0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3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