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本文关键词: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音乐教育思想探析
【摘要】:荀况与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中国先秦与古希腊哲学史上集大成者,他们的很多伦理思想及音乐教育观念,在当今社会还闪闪发光。本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出荀况与Aristotle的伦理思想和音乐教育思想,并试图通过对二者的伦理思想和音乐教育思想的分析阐述,以史为镜来反观当代的音乐教育。 荀况将儒家“仁”、“礼”观念继承下来,并吸收法家的“法治”思想,提倡“礼法”并治。由于“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在批判孟子“性善论”的同时,提出了著名的“性恶论”。在《性恶》中他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凡人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认为人天生就好利、好争,有耳目及各种欲望,由于人天生并不具备“善”,所以人才会“欲从善”,人的这一行为正好是人性本恶的体现,而且荀子认为无论君子还是小人,天性一样,都是恶的,所谓的善,是后天培养而成的。音乐教育就是能够培养这种君子之善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亚里士多德未对人天生是“善”或“恶”作为预先的假设。他认为人是善还是恶,主要是看人怎样运用与生俱来的能力。他在《政治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一旦趋于善就是优良的动物,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公正就会堕落成最恶劣的动物。”,因此,在Aristotle看来,人是可以变善,也可以变恶。那么,人是社会的人,一个善邦的建设,离不开人。因此,教育和引导人们为善,对于城邦建设来说不可或缺。他把教育分为实用教育和闲暇教育。音乐是属于他闲暇教育的范畴。他认为音乐能模仿人性情,音乐教育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在教育中设置音乐很有必要。教育音乐应该选用能培养人道德情操的旋律、乐调,使人在愉悦当中获得德性的培养。 荀况和Aristotle都肯定音乐的作用,肯定音乐能培养人的德行品性,并看到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的政治功能,他们的这些观点,对于当代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荀况 亚里士多德 伦理思想 音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8
- 一、选题与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0-15
- 三、荀况与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的“乐”的范畴15-18
- 1. 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概述18-28
- 1.1 荀况伦理思想概述18-23
- 1.2 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概述23-28
- 2. 荀况与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概述28-35
- 2.1 荀况的音乐教育思想概述28-32
- 2.2 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概述32-35
- 3. 荀况与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的内容35-55
- 3.1 音乐的“善”与“恶”35-41
- 3.1.1 荀子关于音乐的“善”与“恶”35-38
- 3.1.2 亚里士多德关于音乐的“善”与“恶”38-41
- 3.2 音乐的社会功能41-45
- 3.2.1 荀子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41-43
- 3.2.2 亚里士多德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43-45
- 3.3 音乐教育的“中道”和“中庸”45-50
- 3.3.1 荀子与音乐的“中庸”45-47
- 3.3.2 亚里士多德与音乐的“中道”47-50
- 3.4 音乐与人的培养50-55
- 3.4.1 荀况关于音乐与人的培养50-52
- 3.4.2 亚里士多德关于音乐与人的培养52-55
- 4. 荀况与亚里士多德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55-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2
- 附录62-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小菲;;试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音乐生活;2006年04期
2 叶晓玲;;音乐教育应当注重“范本教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曹瑞清;;浅谈音乐教育之我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4 罗永良;;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探究[J];音乐天地;2009年01期
5 冯杰;;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格精神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教研);2011年04期
6 蒲英;;音乐格言[J];音乐世界;1992年07期
7 修海林;音乐教育科学的新成果──评何晓兵《音乐与智力》[J];音乐研究;1995年02期
8 晚学;比较音乐教育研讨会纪要[J];中国音乐;1998年02期
9 蒋海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政协;1998年04期
10 冯芸,王世安;不断借鉴、立足国内、培养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人才——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音乐;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鸿信;;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宋庆垒;;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承担音乐教育重任——浅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向文;;对目前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几点问题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程英华;;音乐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关系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时代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首次工作报告(2006年)[A];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首次工作报告(2006年)[C];2006年
6 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毛理;;不容忽视的力量——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8 张尉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感觉体验及实现途径[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方楠;;走进网络社会的高等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世生;音乐教育的理性飞跃[N];吉林日报;2005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董大汗;加强特色音乐教育[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文竹;孔祥东:功利主义影响音乐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李晋萍;音乐教育研究生忧思录[N];音乐周报;2005年
5 吕健;铃木镇一和他的音乐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方捷新;让音乐教育插上技术的翅膀[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安塞县沿河湾中心小学 刘渊;如何体现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N];延安日报;2011年
8 陶格斯;要重视学校的音乐教育[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9 高峰;北京启动“人人音乐教育”普及工作[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赵易天;音乐教育进化论[N];音乐周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姜红;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4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铮;荀况与“百家争鸣”时代之终结[D];吉林大学;2008年
8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10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论隐性化网络音乐教育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红成;社区音乐教育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贾晓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学前音乐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a;构建美的教育 实施以美育人[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陈映蓉;乐者“乐”也[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马静;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资利萍;0—6岁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谢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波;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香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与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530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3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