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的音乐性文献及吟诵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本文关键词:吟诵的音乐性文献及吟诵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摘要】:吟诵是中国传统古诗同的诵读方式,它是音乐、语言学和文学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由于近代以来随着私塾的消失和新式学校的开始,吟诵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当下更是处在濒临灭绝的状态,吟诵的抢救和传承刻不容缓。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吟诵的传承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2009北京传统音乐节”和“中华吟诵周”两场大型活动的开展,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吟诵的采录、整理与研究”的立项,对吟诵的传承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吟诵的传承却鲜有研究。吟诵在当下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情况怎样?吟诵的音乐性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吟诵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以吟诵音乐性的相关文献及北京市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和三所高校吟诵社团中的吟诵传承实践探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开展研究。 文章的框架:文章的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问题提出、课题来源、选题依据、,第二章是吟诵概念的梳理和吟诵音乐性的梳理。第三章,笔者选择了北京市仅有的两所吟诵试验学校:护国寺小学和景山学校作为小学和中学的个案,并选择了“大学生吟诵社团联盟”中的3所有代表性的高校吟诵相关社团,以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做了调查研究。在第四章中,笔者对调查做了思考。 本文希望通过对吟诵概念和音乐性的研究,对吟诵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状况的调查,思考吟诵如何在学校中传承,从而推动吟诵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吟诵概念 吟诵音乐性 吟诵传承 课堂 社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绪论8-17
- 1.1 问题提出8
- 1.2 课题来源8-9
- 1.3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9-11
- 1.3.1 选题依据9-10
- 1.3.2 背景情况10-11
- 1.4 论文设计11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1.6 文献综述11-16
- 1.6.1 本研究相关文献综述11-12
- 1.6.2 本研究相关文献分析12-16
- 1.6.3 本研究文献来源16
- 1.7 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吟诵的概念及其音乐性内涵17-29
- 2.1 吟诵的概念17-20
- 2.1.1 吟与诵的区别17-18
- 2.1.2 吟诵和唱的区别18-19
- 2.1.3 吟诵与吟唱、诵读的区别19
- 2.1.4 小结19-20
- 2.2 吟诵的基本调和吟诵调20-21
- 2.3 吟诵的由来与发展21-23
- 2.3.1 吟诵的历史21-22
- 2.3.2 吟诵衰落的原因分析22-23
- 2.4 吟诵的音乐性研究23-29
- 2.4.1 汉字的平仄、声调和吟诵音调的关系研究23-24
- 2.4.2 吟诵中的"平高仄低"和"平低仄高"24-26
- 2.4.3 吟诵的节奏26
- 2.4.4 吟诵和音乐创作的关系26-29
- 第三章:对吟诵在学校中的传承现状的研究29-59
- 3.1 护国寺小学吟诵课30-33
- 3.1.1 基本情况描述30-31
- 3.1.2 课堂观察和思考31-32
- 3.1.3 教师访谈32
- 3.1.4 总结思考32-33
- 3.2 景山学校的吟诵教学33-42
- 3.2.1 基本情况描述33-34
- 3.2.2 教师访谈问题归类总结34-39
- 3.2.3 问卷调查和分析39-42
- 3.3 高校中的吟诵传承现状研究42-57
- 3.3.1 "中华吟诵大学生社团联盟"调研情况总述42-44
- 3.3.2 对"大学生吟诵社团联盟"的11所高校社团调查问卷分析44-47
- 3.3.3 台湾辅仁大学东篱诗社个案47-51
- 3.3.4 东北师范大学中华古诗词吟诵团个案51-53
- 3.3.5 中央民族大学紫竹诗社个案53-57
- 3.4 中小学课堂模式思考和高校中吟诵社团传承的模式思考57-59
- 3.4.1 中小学课堂模式思考57
- 3.4.2 三所高校发展模式分析57-59
- 第四章:结语和思考59-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附录65-6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田盛;;诗歌音乐性浅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1期
2 杨立华;;批评中的自律[J];读书;2006年10期
3 石利娟;;浅析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性[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吴威威;;浅谈对钢琴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5期
5 谢冰心;;西郊短简[J];诗刊;1957年06期
6 范钧宏;文学性·音乐性·舞台性——戏曲语言特点浅探(下)[J];戏曲艺术;1982年02期
7 李德芹;论诗歌抽象意蕴的表现形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8 谢向红;自由诗的自由与法度———论艾青中后期诗歌的格律化倾向[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骆雁雁;;箭贯长空 歌动人心——朗费罗的《箭和歌》解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高蔚;新诗的音乐性问题——从“新月”诗人到戴望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毛;;呼啸的子弹——兼谈《当哥哥有了外遇》这首诗的诞生[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山林;;试论戏曲传播中的文学与音乐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雷敢;;试论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个性[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文钢;;以简洁的精确呈现深邃的模糊——读黄灿然《必要的角度》和他的诗[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韩少君;;女性的现实与批判——也读《当哥哥有了外遇》[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许德民;;抽象诗学观[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海浪;;诗的要素和诗的格律——兼论新诗陷入困境的主因[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春;;“反声音”:浪漫主义在中国新诗中的发生[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书婷;;在节奏与意象之间起舞——戴望舒诗风转变的艺术辨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10 李琼华;;审美意象趣味谈[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华 朔城区五中;浅谈课外古诗词教学方法[N];朔州日报;2010年
2 永年四中 陈付林;中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几个环节[N];学知报;2010年
3 吴德茂;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N];淮安日报;2011年
4 河南省永城市第六初级中学 李洁;浅谈古诗词欣赏教学[N];学知报;2011年
5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章玲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点滴谈[N];绍兴日报;2011年
6 湛江市第二十中学 黄艳英;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N];湛江日报;2011年
7 漯河临颍县繁城第一初级中学 孙素华;如何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N];学知报;2011年
8 邹剑川;当代精美散文印象[N];华中电力报;2004年
9 短歌行 王逸驰;品音的学问,,试音的艺术(下)[N];电脑报;2004年
10 广汉市七一学校 肖玲;浅析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入云;问题史: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2 祝欣;叙述的交响[D];河南大学;2009年
3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富华;中国新诗韵律与语言存在形态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邵晓洁;楚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王友华;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林秀艳;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高蔚;“纯诗”及其中国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平;倾听泠泠之音:古代绘画中的听觉意趣[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10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玫;吟诵的音乐性文献及吟诵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曾琳智;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D];湘潭大学;2003年
3 胡宜海;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然;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群伟;中职校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西军;关于上海市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敏;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丽萍;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晓羽;模糊理论视阈下的古诗词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5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4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