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周诗体式生成论:文化文体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01 07:48

  本文关键词:周诗体式生成论:文化文体学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周诗体式 雅言书写 诗体生成 文化文体学


【摘要】:从文化文体学视角考察,周诗体式是在人们的文化实践中历史地生成的。远古仪式中祝祷咏诵歌辞与日常语言疏离的"齐言化倾向"以及商代仪式咏诵歌辞的齐言化,是其生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周代仪式音乐水平及咏诵技艺的提升,是诗体韵化与"四言体"逐渐规范化的技术性发生机制;周诗的两种"复章体",是诗体建构中雅、俗歌曲文化融汇的体现。周诗体式的生成过程,是在文士的个人雅言写作、民间歌辞的雅言翻写与既存雅言歌辞的再书写中具体展开的;文士群体雅言诗体的集体书写方式与追求形式上的整饬化、美感化,是周诗体式建构和完型的根本机制。文化文体学的学术目标,即在于通过文体生态学、文体功能学与文体行为学的贯通考察,将单一的、静态的文体形态学扩展为立体的、动态的文体发生学研究,揭示文体历史生成过程中的文化意义。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周诗体式 雅言书写 诗体生成 文化文体学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引言本文拟称的“文化文体学”,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体研究提出的。文体是文学研究的专门领域之一,今之学界对古代文体的研究日渐深入,但有一视角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文体,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是人的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体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现实成果,是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陈丕武;;论王僧孺的丽逸诗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陈希红;;情礼递变与魏晋士风转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刘洋;;从甲骨文看商代的田间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6 李晓军;;孟子思想中的自我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程瑶;胡灿明;;释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赵征;;甲骨文中的会意字所展示的社会状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黄丹华;;“黄”字源流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胡伟;曹小林;;从若干以虎形象构形的汉字看先民的虎崇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王兆春;;“雅言”的形成、特点及历史意义试析[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4 李晨阳;;中国与希腊古典哲学中的和谐理想(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田胜男;;《文源》之连延象形字疏证[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8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曾祥旭;;汉画“方相氏”是谁?[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士尊;;“辽水”原为“潦水”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珊珊;论和合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冯玲;晋祠文学[D];南昌大学;2010年

9 吕全义;《臣辰v伞访难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R菽,

本文编号:603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03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