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解构
本文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解构
【摘要】: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从无声默片向有声电影创作转变的重要阶段,,创作者们对声音的关注达到了空前重视的程度,即使在视听技术相当成熟的今天,这种对电影声音特别是电影音乐创作的探讨,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音乐作为最早被应用于电影的声音元素,创作者们关注着音乐如何与电影相结合,以什么样的表现方式相结合,而这种结合一旦实现,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艺术属性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听觉艺术受到视觉艺术的制约,表现艺术受到造型艺术的制约,这直接影响了音乐功能的体现。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电影创作中音乐创作的发展脉络为研究主线,结合20世纪30年代电影音乐创作背景,通过充分挖掘和探讨音乐与电影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并辅以充分的案例分析,论述20世纪30年代电影音乐从盲目借鉴到专门创作的有益的探索经验,进而得出20世纪30年代电影音乐在电影声音艺术发展方面作出的的贡献以及对当今电影音乐创作的重要意义。20世纪30年代优秀的中国电影音乐在民族化、时代感和群众性上为以后的电影音乐创作做出了表率,它借鉴与吸收外来音乐的精华,融汇民族音乐的营养,突出表现民族的精神,即使在电影发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把音乐的创作融入于电影的剧作之中,丰富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服务于电影综合艺术。。 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的四章以及结论五个部分 绪论从论文写作的目的、研究的流程和方法三个方面,对本文的相关问题做详实地阐述。 第一章论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背景。其中第一节介绍音乐是最早融入于电影的声音元素,第二节探讨音乐与电影运动,第三节论述建立电影音乐的企图。 第二章解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形式。依据音乐与电影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分为舶来之音、歌唱——中国电影音乐的开路先锋、从选配音乐到创作音乐、建立真正的电影音乐四节进行论述 第三章论证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在声画关系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侧重于音画关系得到重视,音乐与其他声音元素和谐发展两个方面。 第四章结合电影《马路天使》的音乐创作论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声音已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创作者的声音意识和电影音乐参与剧作两方面来论述。 结论部分对20世纪30年代电影音乐的创作解构这一论题拓展在新的高度上进行了相应的总结与概括,重点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电影音乐创作对电影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以及对当今电影创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影音乐 20世纪30年代 音画结合 歌唱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7.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2
- 第一章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背景解析12-19
- 第一节 音乐是最早融入于电影的声音元素12-14
- 一、 音乐与电影联姻的客观背景12
- 二、 音乐与电影最初的结合方式12
- 三、 音乐是有声电影中出现最早的声音元素12-13
- 四、 音乐在中国电影中从潜意识到现实13-14
- 第二节 音乐与电影运动14-15
- 一、 电影运动兴起的背景14
- 二、 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带来了电影音乐的快速发展14-15
- 第三节 建立电影音乐的企图15-19
- 一、 音乐与电影音乐15-16
- 二、 音乐与电影音乐的功能16-17
- 三、 建立中国电影音乐的企图17-19
- 第二章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形式解析19-25
- 第一节 舶来之音19-20
- 一、 电影音乐伴随着美国的侵略进入中国19
- 二、 洋为中用的电影音乐19-20
- 第二节 歌唱——中国电影音乐的开路先锋20-22
- 一、 中国电影音乐选择歌唱的客观性20-21
- 二、 电影歌曲创作在左翼电影运动中崛起21-22
- 第三节 从选配音乐到创作音乐22-25
- 一、 建立中国电影音乐的呼声22
- 二、 民族化电影音乐从选配到创作22-23
- 三、 建立真正的电影音乐23-25
- 第三章 20 世纪 30 年代电影音乐所取得的艺术成就25-27
- 第一节 对音画关系的认识增强25-26
- 第二节 音乐与其他声音元素相辅相成26-27
- 第四章 从《马路天使》的音乐创作看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电影声音从幼稚走向成熟27-31
- 第一节 中国电影和电影音乐创作者的声音意识27
- 第二节 电影音乐参与剧作27-31
- 一、 电影插曲参与叙事28-29
- 二、 器乐创作特色突出29-31
- 结论31-33
- 参考文献33-34
- 附录34-35
- 后记35-36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3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丽;;行政法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及其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王圣扬;王金华;;刑事审判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研究——以控辩平衡原理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翠;张和平;;期刊引文标注序号位置新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宋江顺,赵龙;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价值[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赵爱敏;;“四字骈语”再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8 张娜;;为“音质”正身——再议声乐演唱中的“音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9 徐冬梅;;简化字“发”及其两个繁体字“v|”“氷”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李韬;;第六代导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雅贞;章之文;;谈辞典编纂时应剔除文意训诂[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杜万平;;解读生态法学[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4 刘一玲;;简缩手法和简缩词语[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韩玉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浅析香港人普通话中的词汇偏误问题[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跃香;;与“词缀”有关的术语使用情况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9 黄雅屏;;一起大连海事污染案背后的思考——记大连开发区663水产养殖户诉长江航道局海域污染损害案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10 张晨强;;关于绿色文化的思考[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U
本文编号:621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2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