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象”范畴的演进与魏晋音乐美学的逻辑展开
本文关键词:“乐象”范畴的演进与魏晋音乐美学的逻辑展开
【摘要】: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突破了儒教美学思想开始独立,其核心范畴"乐象"内涵由秦汉时期的"礼乐"并存、乐附于礼,转为强调个体的情志抒发与领悟。在玄学思想的推进下,由注重外物对心指导转向注重心的感知体悟,这一思想流变恰与"乐象"概念的演进相一致。转变的直接效果便是在音乐美学领域推进了理论思维的逻辑思辨性,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便是当时音乐美学走向成熟化与体系化的标志。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乐象 魏晋 音乐美学 逻辑思辨性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发展自先秦到清代的漫长时期中,分布很不平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大量音乐论著,如有阮籍《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琴赋》、沈约的《宋书·乐志》及《啸赋》《文心雕龙》等极具音乐美学研究价值的著作,无论在质量或数量上都远高于其他时代,在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承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钮燕枫;乐象与意象[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3 刘承华;;中国音乐美学的逻辑形态——从内涵逻辑解读传统音乐美学的形态特征[J];中国音乐;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童江梅;;论合唱训练的着力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3 程海艳;;宝卷音乐美学思想探微——以《临泽宝卷》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4 梁宇;;从舞赋走进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汤其林;唐玲;;从《论语》看孔子的乐舞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胡迪聪;;浅析儒家乐论思想与中和论美育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张静亚;;浅谈《声无哀乐论》中的“声”“情”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陈晔;;浅谈音乐欣赏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9 覃勤;;中国“乐”与“诗”的分合渊源及关系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薛冬艳;;中国音乐美学中的文人气质散议[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余瑾;鲁新华;林华景;李莉;古琨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老年音乐保健[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岳川;;孔子“仁”学思想的意义[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5 南锡宪;;《乐记》的思想源流、作者及成书年代考辨[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6 李相殷;;“乐记”音乐美学思想之基本结构——以心性论与天人合一的结构为中心[A];第一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3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莉君;浙江省磐安县仰头村《炼火》仪式的音声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10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曦;论由中国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与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玲;从中西文学与音乐的关系看文学与音乐欣赏中的互相渗透[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薛丽;探究声乐演唱之美[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寇冠宇;大陆校园民谣的兴衰及其原因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琪;先秦儒家音乐与道德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潇;双钢琴的教学构想[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祥;从内涵逻辑的观点看传统逻辑的若干缺陷[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 蔡仲德;郑声的历史真面目——郑声论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3 蔡仲德;;郑声的美学意义——郑声论之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4 刘承华;古琴美学的历时性架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汪裕雄;传统美学的“意象中心”说[J];江淮论坛;1991年02期
6 刘承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李曙明;东西方音乐美学之比较研究——兼答蒋一民与蔡仲德等诸君[J];音乐研究;1990年01期
8 修海林;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对象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9 孙振玉;;儒家乐象观:乐象是道德的影像[J];齐鲁学刊;2006年06期
10 陈波;意义理论在逻辑学中的重要地位[J];求索;198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里曼,缪天瑞,冯长春;音乐美学基础(下) 第三讲 音乐的联想要素[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杜燕军;音乐美学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李锐;音乐美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2期
4 ;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研讨会在广州召开[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李小戈;;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1期
6 韩锺恩;;音乐美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设想以及相关问题讨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杨和平;;20世纪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6年02期
8 孟修祥;;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之音乐美学论[J];管子学刊;2006年03期
9 何文华;;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研讨会综述[J];艺术研究;2006年01期
10 柳述;;论中国音乐美学的渊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宋光;;亟待会诊的三种失语症[A];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白岚玲;;刘勰“中和”音乐美学思想探析——以《文心雕龙·乐府》为核心[A];文心雕龙研究第九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连飞 作者单位 乐清市委党校;市政建筑音乐美学浅议[N];温州日报;2007年
2 于萍;第八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N];中国艺术报;2008年
3 季洪泉;用生命谱写音乐美学之旅[N];音乐周报;2006年
4 三水;守望三尺讲台[N];中国艺术报;2005年
5 陈亮;浅谈戏曲打击乐的改革[N];安庆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高拂晓;期待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3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欣欣;音乐美学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适宜性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刘晓鸿;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韧洁;我国民族高校本科音乐美学教育问题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5 王俊卿;论音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Z瀂,
本文编号:682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8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