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弹挑技法的音色变化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4:13
本文关键词:琵琶弹挑技法的音色变化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弹挑 音色 音色变化 触弦 臂重 动作部位 听觉 想象力
【摘要】:本文共有三章组成,主要针对琵琶弹挑技法的音色变化展开研究。深入分析技术动作与弹挑音色变化之间的规律,以及影响弹挑音色变化的各方面因素。希望通过提升弹挑的音色变化层次,来丰富琵琶演奏的整体音乐表现力。 第一章:从音乐的要求出发,演奏者应当认识到音色变化对于琵琶弹挑技法的重要性。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即使简单地做一个基本的弹挑动作,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体现人与器的基本关系。演奏者的音乐心理及理性思维相对参与的较少,缺乏有目的的符合音乐要求的音色调控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演奏者还需要掌握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及演奏方法,才能适应音乐对于音色的多层面变化的要求。由此可见,通过了解技术动作与弹挑音色变化之间的规律来掌握更多的音色变化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要部分。深入分析各种技术手段的改变对弹挑音色变化的影响。第一节触弦变化:文章将通过弹挑的触弦用锋、位置、深度、角度以及过弦速度这五个方面的变化来分析技术动作与音色变化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臂重变化:通过分析臂重在弹挑技法中的特点,强调在合理利用臂重力量的前提下,应当重视这一隐形的重力对弹挑音色变化的潜在影响;第三节动作部位变化:在弹挑中,把握动作部位的功能变化、前后变化、以及不同的主次变化与音色变化之间的规律也非常重要。在弹挑的实际运用中,需要综合地看待触弦方式、臂重的运用以及动作部位的变化。遵循弹挑动作与音色变化之间的规律,重视音色的对比关系,根据不同的音乐要求来找到最佳的发音方法。 第三章:影响弹挑音色变化的因素是多样而综合的。在实际运用中,必须在听觉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技术动作与音乐音响的结合,并将这种听觉升华为一种内在的审美意向。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内心听觉意识,才能发自内心地去感受音乐,才能实现将内在的音色感觉转化为相应的外在的演奏技能。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想象力的积极作用并重视自身的文化素养的积累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最终,只有我们自己总结自身的经验,用心体会,用耳聆听才能使弹挑的音色变化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关键词】:弹挑 音色 音色变化 触弦 臂重 动作部位 听觉 想象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32.33
【目录】:
- 论文摘要3-5
- 绪论5-6
- 第一章 弹挑音色变化的重要性6-7
- 一、影响弹挑音色的基本因素6-7
- 二、掌握更多弹挑音色变化手段的必要性7
- 第二章 弹挑的技术动作对音色变化的影响7-15
- 第一节 弹挑的触弦变化对音色变化的影响7-12
- 一、触弦的用锋变化7-8
- 二、触弦的位置变化8-9
- 三、触弦的深度变化9-10
- 四、触弦的角度变化10-11
- 五、触弦的速度变化11-12
- 第二节 弹挑的臂重变化对音色变化的影响12-13
- 一、弹挑技法的臂重变化特点12-13
- 二、臂重变化对音色变化的影响13
- 第三节 弹挑的动作部位变化对音色变化的影响13-15
- 一、动作部位的功能变化13
- 二、动作部位的前后变化13-14
- 三、动作部位的主次变化14-15
- 第三章 影响弹挑音色变化的其他因素15-17
- 结论17-18
- 参考文献18-19
- 致谢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红;琵琶的右手技法及其音色变化[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2 任鸿翔;琵琶演奏中的触弦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张棣华;琵琶发音漫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4 刘石;略论琵琶演奏的音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年03期
5 张弩;;琵琶声音特征辨析研究[J];人民音乐;2009年08期
6 林石城;林石城讲琵琶 第六讲——弹挑[J];乐器;2001年01期
7 杨靖;琵琶声音与技术漫谈[J];中国音乐;1994年04期
8 刘美丽;;谈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J];中国音乐;2008年03期
9 刘德海;旅程篇[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687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87050.html